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中国中医药报 2011-10-24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

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晴流泪,左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左耳后翳风穴处压痛明显。

取猪牙皂200克,研成细末,取适量以醋调如糊状,涂于患侧颊车、地仓穴之间,一日换药2次,1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面瘫十二针”治疗。两个疗程后,诸证悉除。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取“面瘫十二针:“二白(阳白、四白),二竹(攒竹、丝竹空),二风(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均用患侧,合谷,足三里,均用双侧,一共十二针。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薄氏腹针0.22×30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一次,先针6次,再隔日针一次,针六次,共12次为一疗程。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角、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中医又称口眼歪斜。主要病因是由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的手足阳明、太阳、少阳之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气血不和筋肉纵缓不收而致。

“面瘫十二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高立山医师近40年的临床总结。笔者在临床中多遵此法治疗面瘫,再配合眉弓、颧髎穴、口腔内咬齿线点刺放血,患部葱浴,每获良效。

高立山教授体会,因头面部的经脉循行走向较复杂,手足三阳经及任督二脉,八条经脉都循行过头面部,故临床所见虽然是面瘫一症,但其病变部分涉及到八条经络,这就要求在临床治疗中全面兼顾,不可顾此失彼。“面瘫十二针”的辨证选穴,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确定的,十二穴的四白、地仓、颊车、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翳风、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阳白、风池属足少阳胆经,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见十二针把面部经络(除手太阳小肠经外)几乎全部兼顾,但重点又放在阳明和少阳二条经上,这种主次分明,各经兼顾的辩证用穴思想,有效地指导了临床治疗,尤其是足三里穴在十二针中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其一,因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循行较广,受邪时也较多,又“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正合此意。其二,针足三里可以鼓舞胃气以祛邪外出。其三,《慎斋医书》中说“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针足三里治顽固面瘫也合其理。

高立山认为面瘫多因风寒袭络,故选用葱白连根带须一味煮水,以热气熏患部达辛温散寒通络祛邪目的,面瘫日久多瘀,点刺患侧眉弓处、颧髎穴、口腔内咬齿线部位出血。实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