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劳氏伤科立足传统、创新发展,打造特色专科深入人心 古老流派焕发新活力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3-28

本报记者 章关春 通讯员 沈丽群

已有480余年历史的“劳氏伤科”在浙东独树一帜。近日,其传承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验收。源远流长的“劳氏伤科”如何保持久盛不衰?记者走访了“劳氏伤科”传承人聚集地——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感受到劳氏伤科这一特色品牌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劳氏伤科源远流长

据慈溪市《劳氏伤科流派传承研究》课题组介绍,劳氏伤科起源于1527年,传承至今未有中断。创始人劳天池著的《劳氏家宝》一书,现存1927年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劳氏伤科祖传秘方》手抄本目前保存在劳氏伤科嫡传弟子家中。此外,还有劳氏正骨图、族谱、《劳氏伤科秘传》和劳氏伤科有关方剂书籍等。

劳氏伤科还将历代有效方剂、民间土方择其精华,汇集成册,极有临床价值。

劳氏伤科承前启后,形成了独创的骨伤治疗理论。其学术思想以气血学说为依据,以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和内外用药为主要治法,既重视骨伤,也重视筋伤和内伤,强调肝腑和筋脉皮肉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内因,可谓伤科辨证论治的典范。

祖传伤科不断创新

劳氏伤科第十一代嫡传劳健民副主任中医师,现年78岁,仍坚守在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一线。通过几十年实践,劳健民不断创新,逐步使劳氏伤科与现代医学接轨,开创全新的发展方向。

劳健民重视辨病与辨证结合,提出在中医辨证时,应利用现代医学“辨病”手段,同时改进祖传正骨手法,使得手法整复的成功率和准确率显著提高。

劳健民提出“筋骨相关”的骨伤科理论,把筋伤和骨伤视为同等重要,手法治疗筋骨并重。劳健民认为,微创手术治复杂骨折是对“筋骨并重”理念的继承发扬,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方向。

目前,从事“劳氏伤科”的医生达30余名,主要骨干皆聚集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近些年来,劳氏伤科传承人科研成果也多有创新,在国家级一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2篇、论著7篇,专著《劳氏伤科家宝发挥》即将出版。

特色专科越来越强

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打响了劳氏伤科品牌。该院在继承发扬传统正骨手法和应用祖传组方及制剂的同时,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由劳氏伤科传承人领衔的骨伤科,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中西医结合骨伤疗法,对骨折创伤与康复、筋伤诊疗、颈肩腰腿痛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3年来,该科立项的科技课题达10项,其中颈背平台后侧解剖型接骨板、颈骨远端外侧解剖型接骨板等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专利。“劳氏祖传秘方制剂室”研制生产的复方骨碎补接骨片、养血舒筋片,以及用于创伤初期的“复方四黄散”和“跌打损伤膏”等制剂广受好评。

如今,劳氏伤科已成为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拳头产品”科室和业务创收大户之一。这一由劳氏伤科发展壮大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日均门急诊达500人次左右,住院78张床位几乎天天爆满;该科医生年均创收高达1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