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更须防中暑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7-18
入伏后,连续的高温天气已经“放倒”了不少人,为此要提醒人们,应尽量避免中午、下午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尤其是在高温下作业的人群应该注意及时补水,还可携带防暑降温药物,以备急用。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连续4个小时以上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轻度中暑表现为头痛、胸闷、多汗、口渴、心慌乏力等症状;重度中暑患者则会出现发烧、面色潮红、呕吐等症状。一般来说,中暑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在高温下作业、暴晒又无法及时补充水分的人群,以及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小孩和本身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此外,还包括一些长期在低温空调室内、突然进入到室外高温的人群。
预防中暑最好的办法是要尽量避免中午、下午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如果必须外出或必须在高温环境下,最好带上遮阳伞或遮阳帽等。在高温下作业的人群应该注意补水,还可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凉茶、藿香正气水等。补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另外,在夏日要注意休息,不能过于疲劳,这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果在高温下感觉到头晕、想吐,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中暑还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身体健康情况也不稳定,遇到高热也易中暑。此外,还要调剂好饮食,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食物,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还要注意多饮水、洗浴,以调节体温。(谢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