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名人求治中医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8-04
□ 张存悌 李明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
胡适多次请中医看病
胡适有病曾被陆仲安治愈,虽然协和医院后来把糖尿病的诊断否定了。但是,陆仲安治好了当时西医没有办法治的病,却是众所周知的。胡适本人一直回避此事,不愿意直接承认。
事实上,胡适请陆仲安治病并非只此一次,据著名历史学家、胡适弟子罗尔纲先生在《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中回忆:“一九三零夏秋,胡适在上海生了几次病。当时陆仲安是上海最红的医生。胡适得病,都由一位熟识的西医先诊断过了,然后打电话请陆仲安来用中药医治。陆都是赶着前来的。胡适住房小,汽车开不进来,车停在门前,保镖的白俄就拿手枪守卫。那时我屡发疟疾,也请陆仲安给我诊治。厨子、女佣感暑,胡适同样请陆仲安诊治。”
梁启超夫人有病请名医
梁启超寓居天津时,有一次夫人生病,梁启超的学生谢国桢请了萧龙友出诊,管接管送,招待食宿。经萧龙友精心医治,几天之后,梁夫人的病就好转了。临行时,学生问支付多少礼金?梁启超大笔一挥,嘱向帐房领钱:“礼金大洋贰佰元。”当年的200元大洋可不是小数目,学生笑谈:“真是总长的派头。”
中医治愈郭沫若泻肚子
1908年秋,17岁的郭沫若正在四川嘉定城读初中,当时他生了一场大病,总感到非常疲倦,头痛,拉肚子,咳嗽,时常流鼻血,没有食欲。
郭沫若的父亲在乡下是一个“土郎中”,开了一剂温和的药给他吃,毫不见效。家人只好找当地的儒医宋相臣来诊治。宋说郭沫若泻肚子是阴症,发烧流鼻血等又是外感,要先治里后治表。于是,他给郭沫若开了一剂分量很重的附片、干姜,一剂药下去,所有的黏膜都焦黑了,口舌眼鼻没有一处不是黑的,头脑发昏,只想睡觉。宋和郭父都束手无策了。
一位堂叔推荐了一位附近的赵姓医生,这位赵医生没有什么名望,看了郭沫若的病状之后,主张和宋相臣恰恰相反,说郭沫若的病是阳症,要用凉药,并开了一剂份量很重的芒硝、大黄,宋相臣不消说是反对的,郭沫若父亲也不赞同。赵医生却坚持要用他的药方,否则就要走人。他说药方虽然是泻药,但吃下后泻的次数会一天天减少。众人相持不下,病中的郭沫若却坚持要吃姓赵的药。郭沫若的母亲做主,决定把赵医生的药吃下去。出乎意料,郭沫若吃了泻药,病情并不见加重,泻的次数反而逐渐减少下来,意识也渐渐恢复过来,终于把郭沫若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