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才:大学教授乡村悬壶20年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9-09

在江苏省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有一座设有38个展室的济民博物馆,三个月前,建党90周年图片展在这个馆内成功举办。今年国庆前夕,这座博物馆又举办起 “庆祝国庆图片展”,吸引了众多村民。这座博物馆和举办图片展的主人叫张谷才,今年90岁,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

精研医术自成一体

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虽然听力不如当年,但是身体依然硬朗。见到笔者后,老人第一句话是,自己虽然生在如皋,但却是半个南京人,因为自己大部分的医学生涯都是在南京度过的。

翻开张谷才老人的履历,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他195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起,他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士委员会委员,为国家培养了8名中医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金匮要略学科最早的学术带头人,他组织编写了全国通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并自编出版了《金匮方解》等17部专著。1988年,张谷才作为对国家有特殊贡献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这样评价张谷才:“精研医术,师古而又不泥古,继承中有发扬。论医理法方药,自成一体,临床辨证施治,独辟蹊径。临床经验丰富,常起疑难解沉疴,造福一方。悉得仲景深意,每遇疑难怪证,妙手回春,治疗红斑狼疮、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等重症更是颇有心得,游刃有余……”

“乡亲们盼您回来啊”

“我在南京有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都在南京生活。”张谷才告诉笔者,退休后,有高等院校请他当客座教授,有医院聘他当名誉院长,有海外华人请他出国讲学,都没有能打动他的心。之所以放弃在南京幸福安逸的退休生活,是缘于家乡老朋友的一封信。

老朋友的一封来信说,家乡系肝癌、肺癌、食管癌等重症高发地区,由于缺医少药,每年有几十人被癌症和疑难杂症夺去生命。那封信让老人打定了主意,回去看看。在一个闷热的午后,张谷才登上了开往家乡如皋的班车。一踏上家乡的热土,他就走村串户为13名重病患者进行了义诊。“张教授,您医术高明,能救不少人的命,乡亲们都盼您回来啊!”乡亲们的肺腑之言深深震撼着张谷才的心。

扎根乡村服务百姓

回到南京的张谷才食不甘味,卧不安席,家乡重病患者的痛苦表情不时浮现在他的眼前。“孩子爸,看来南京留不住你了,我们就回老家居住吧!”老伴看出了他的心思。1991年10月,张谷才带着家人回到了如皋市常青镇草张庄村,在当地开设中医门诊,边为村民治病边从事中医药的研究。

20年来,张谷才治疗肿瘤、肝病、内科杂病及妇幼疾病6万余例,免收困难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诊疗费30多万元。“癌症不等于死亡”,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已研制中成药71种,其中21种直接用于癌症。经过临床使用,使有的癌症患者恢复了健康,有的实现了“带瘤生存”,大大延长了生命存活期。他还相继出版了《张谷才临证集》、《仲景内科学》、《仲景方剂学》、《论中医改革》等9部共计250万字的医学专著。

“没有营养的人容易生病,没有文化和信仰的群体容易浮躁,这‘浮躁病’比身体疾病更难治愈。”20年内,张谷才老人用门诊收入在家乡建起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水上乐园、毛主席语录园、孔子语录园、《弟子规》石刻展览馆,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张谷才老人被评为如皋市“爱心大使”、南通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今年6月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中国好人”候选人。

桑榆暮景,为家乡缺医少药的农民解除病痛、根治顽疾是我最大的乐趣和追求。”张谷才老人这样说。(鞠九江 柳再义 汤雅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