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沙
《中药大辞典》:地沙
拼音Dì Shā
别名米洋参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水玉簪科植物三品一枝花的根茎及根。秋季采收。
原形态三品一枝花,又名:蛆儿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20厘米。根茎短,须根细。茎纤弱,单生,有时分枝。基生叶旋叠状,线状披针形,长约2.5厘米,宽2.5~4毫米;茎生叶互生,与基叶同形,愈上则愈小。花蓝紫色,2~7朵,顶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花被管状,有翅3条,裂片6,外列3片卵状三角形,内列3片,较小;雄蕊3,着生于花被内裂片下方,无花丝,药隔膨大;柱头3裂,囊状。花期冬季。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茅草丛中。分布我国西南部及东部。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健脾,润肺。
复方治小儿疳积:地沙二钱,地星宿一钱。蒸瘦猪肉或鸡蛋吃。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沙
拼音Dì Shā
英文名Skyblue Burmannia
别名米洋参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玉簪科植物三品一枝花的根茎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rmannia coelestis D. Do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三品一枝花,一年生小草本,高10-30cm。根茎短,须根肉质。基生叶少数,线形或披针形,长1-1.5cm,宽1-3mm,先端急尖,平行脉,中脉不明显;膜质;茎生叶2-4片,紧贴于茎上,线形,长1-1.8cm。苞片披针形,长约4mm;花单生或少数簇生于茎顶具3翅,翅由花被裂片中部起直达子房的基部,长约10mm,宽约2.5mm,蓝色或紫色;花被裂片6,带黄色,外轮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5mm,内轮裂片很小,长不及0.5mm;雄蕊3,药室横裂,药隔宽,背部2个略分叉的鸡冠凸起;子房下位,花柱线形,柱头3裂。蒴果倒卵形,横裂。种子多而小,条形。花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溪边或阴湿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坡地栽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冬季采收种子,晒干贮藏待播。早春,按行距25cm开浅沟条播,上覆细土1-2cm。 田间管理 播后注意保持土壤潮湿,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生长期中耕除草2-3次,结合中耕除草,施肥1-2次;干旱时注意浇水。
性味平;甘
功能主治健脾消积;。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