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岩白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耳岩白菜
拼音Niú ěr Yán Bái Cài
别名岩白菜[贵州]。猫耳朵[贵州安顺]、石三七[广西贵县]、石虎耳、金山岩白菜,岩青菜
来源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C. fauriei Franch.;Didmocarpus eburneus (Hance)Levl.]以根或全草入药。四季可采。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虚,止咳,止血,除湿。用于阴虚咳嗽,肺结核咳血,红崩,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疮。
用法用量根1钱,全草3~5钱。外用鲜全草捣烂外敷,或用全草研粉撒患处。
备注(1)四川另有一种岩白菜(崖白菜),为同属植物异毛唇柱苣苔Chirita heterotricha Merr.功效相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牛耳岩白菜
拼音Niú ěr Yán Bái Cài
别名呆白菜、矮白菜、石三七、石虎耳、岩青菜、金山岩白菜、猫耳朵、岩白菜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呆白菜,生山石间,铺生不直立,一名矮白菜,极似莙荙,长根数寸。"再从生长环境及附图植物形态,与本品原植物极相似。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的根茎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rita eburnea Hance [Didymocarpus eburneus (Hance) Levl.]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牛耳朵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长1-7cm,粗0.8-2cm。叶均基生;叶片肉质,卵形、狭卵形或长圆形,长4-17cm,宽2-9.5cm,先端微尖或钝,基部渐狭楔表,边比值全缘,两面均被贴伏的短柔毛。花葶2-7,高达30cm,密被短柔毛;聚伞花序伞状,有2-10(-15)朵花;苞片2,对生,宽卵形,长1.5-4cm,宽0.8-2.5cm,密被短柔毛;花萼长约1cm,5裂近基部,裂片条状披针形,外面被腺毛及柔毛,内面有柔毛;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有时白色,喉部黄色,长3-4.5cm,两面疏被短柔毛,与上唇2裂片相对,有2条纵毛,筒长2-3cm,上唇2浅裂,下唇3裂;能育雄蕊2,花丝长约1cm,有腺状柔毛,中下部膝状弯曲,花药连着,有髯毛;退化雄蕊2,狭条形;雄蕊长2-3cm;花盘边缘波状齿;子房被短柔毛,柱头2裂。蒴果条形,长4-6cm,被短柔毛。花期4-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地或林下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弯曲,有茎基残余,靠近根茎头部处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根茎长1-7cm,直径0.8-2cm。表面黄褐色,较光滑,有不规则的纵皱。质脆,易断,折断面较致室,黑褐色。维管束呈白色点状,断面续连接成圆环。全草皱缩,叶基生,展平后呈卵形,全缘,两面均有毛茸,有时可见花枝或果枝。气微,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细胞20-30列,细胞呈长方形,垂周壁弯曲较大。皮层部分较窄,整个皮层细胞均呈不规则扁平状。靠近木栓处几列细胞排列较为坚密整齐。维管束4-6个。髓部很大,细胞为不规则状,有时髓部出现较大的空洞。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上血;解毒消痈。主阴虚肺热;咳嗽咯咯血;崩漏带下;头号肿疮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茎3-9g;全草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复方本品生山石间,叶大质厚与小白菜近似,故称岩白菜。音讹为呆白菜。又因植株不高,附会为矮白菜。叶长圆形如兽耳,故有诸“耳”之名。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