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乌贼
拼音Qiānɡ Wū Zéi
别名柔鱼、鱿鱼
来源药材基源:为枪乌贼科动物中国枪乌贼等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oligochinensis Gray[Loligo formosana Sasaki]2.Loligo japonica Steenstrup3.Loligo beka Sasaki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捕。渔民多用钓具或张网捕捉,捕得后鲜用或加工制成鱿鱼干。
原形态1.中国枪乌贼,胴部圆锥形,细长,胴长约400mm,胴长约为宽的6倍。呈肉红色,背部具褐色或淡紫色斑点,浓密。肉鳍较长,位于胴的后半部,约占胴长的2/3,左、右两鳍末端相连,在胴体两侧共同组成菱形。头部腕的长度不等,顺序一般为3>4>2>1(触腕不计),吸盘2行,各腕吸盘大小略有差异以第2、第3对腕上者较大,吸盘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顶部吸盘小齿最少,中部吸盘小齿稍多,基部吸盘小齿最多。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顶端约占全腕长度1/3部分,特化为2行肉刺。触腕长度多小于胴长,触腕穗近菱形,长度约为触腕全长的1/4,吸盘4行,大小内壳角质,薄而透明,近棕黄色,中央有一纵肋,较粗,两边亦有肋,由中央纵肋向两侧发出极细的放射纹,如羽状。
2.日本枪乌贼,胴部细长,长约120mm,胴长约为宽的4倍。呈灰白色,背部具淡褐色或带紫的斑点,浓密。肉鳍位于胴后两侧,长度稍大于胴长的1/2,呈三角形;外侧顶名胜古角圆形,腕的长度不等,顺序一般为3>4>2>1,吸盘2行,各腕吸盘大小不等,第2、第3对腕上吸盘最大,其角质环外缘具方形小齿,一般是顶部吸盘上的小齿甚少;中部吸盘上的较多,约10余个;基部吸盘上的较少。睃性左侧第4腕茎化,顶部约1/2部分特化为2行肉刺。触腕超过胴长,触腕穗近菱形,约占触腕长的1/4,吸盘4很多宽的方形齿,较整齐;顶端小吸盘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不整齐。内壳角质,薄而透明,中央有一纵肋,并向两侧发出细微的放射纹,呈羽状。
3.火枪乌贼,胴部细长,长约130mm,后端尖,略大于日本枪乌贼。肉鳍位于胴部后两侧,长约为胴长的1/2。腕长度顺序一般为3>4>2>1,吸盘2行,各腕吸盘大小不等,以第2、第3对腕上的较大,其角质环外缘具横方形齿,大而数量少,一般为3-5个。雄性左侧第4腕芭化,顶端2/3部分特化为2行肉刺。触腕超过胴长,触腕穗菱形,相当触腕全长的1/4,吸盘4行,大小不一,中间的大,两边的小,吸盘角质环外缘均具尖锥形小齿。内壳与上种相似。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营游泳生活,游泳速度甚快。肉食性,常冲入鱼群猎食,趋旋旋旋旋光性强,夜间猎食更猛。卵生,每年春、夏季间近海岛屿附近产卵,卵子为白色透明的棒状卵鞘包被,许多卵鞘合在一起,很像开放的菊花。
2.生活于近海,游泳力较弱,春季产卵期向沿海洄游,以小型虾类为食。5-6月产卵。
3.生活于近海,只随季节变化依海流作短距离洄游。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以广东沿海产量最大,5-9月为捕捞季节。
2.我国分布于浙江舟山九岛以北沿海。
3.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火枪乌贼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十八碳四烯酸(octadecatetraenoc ac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还含胆甾醇(cholesterol),22-脱氢胆甾醇(22-dehydrocholesterol),24-亚甲基胆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
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滋补;通淋。主风湿腰痛;下肢溃疡;腹泻;石淋;白带;痈疮疖肿;病后或产后体虚;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