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根

拼音Zōnɡ Zhú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棕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棕竹,丛生灌木,高2-3m。茎圆柱形,有节,直径2-3cm,上部被以褐色、网状粗纤维质的叶鞘。叶互生;叶柄长8-20cm,初被秕糠状毛,稍扁平,横切面呈椭圆形;叶掌状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条肋脉,在基部1-4cm处连合,长20-30cm或更长,宽1.5-5cm,阔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先端阔,有不规则齿缺,边缘和脉上有褐色小锐齿,横脉多而明显。肉花序,长达30cm,多分枝,佛焰苞管状,2-3枚,生于总花梗及花序轴上,膜质,密被褐色弯卷绒毛。花雌雄异株,雄花较小,花萼长1.5mm,裂片卵形;花冠裂片卵形,质厚,长1mm;雄蕊6;雌花较大,卵状球形。浆果球形,直径8-10mm。种子球形,胚位于种脊的对面近基部。花期6-7月。

生境分部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

化学成分地下部分含薯蓣皂甙(dioscin),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 Protedioscin),甲基原棕榈皂甙B(methyl proto Ph)。

性味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收敛止血。主风湿痹痛;鼻衄;咯血;跌打劳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0g,鲜品可用至90g。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