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遭遇"出口退税调整":究竟是福还是祸?

2004-08-06

“虽然医药行业上半年的出口统计数据还没有正式发布,但从上半年的出口情况看,国家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出口退税率政策基本上没有对医药行业出口造成更多的影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相关专家最近向记者做了上述分析。

市场:出口退税率调整是大势所趋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已被世贸组织诸多成员国广泛应用,以增强该国家和地区对外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作为一种国际惯例,同时根据WTO规则,各成员国可以对本国出口产品实行退税,但退税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的税款。在此范围内,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和对外贸易额的增长。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此后又多次对出口退税率、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修改、调整。

今年年初起实施的调整后的退税率是加入WTO后国家的一项政策性调整。事实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10月13日发布的财税[2003]222号《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一出台,就受到了多方关注。部分财税专家和研究机构就调低出口退税率对2004年出口的影响展开了预测和分析。现在年度已过半,“从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情况看,降低出口退税率对机电、外贸、资源、服装纺织类行业影响较大,而医药行业出口整体上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然,其中原料药出口退税率调低以后,部分原料药生产企业相对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利润空间,企业出口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北京安邦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位行业分析人员给记者出示了他们整理的一份行业研究简报。

行业:上半年出口依然上扬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的规定,医药行业出口退税率调整较大的是紫杉醇原料药和西药原料药。紫杉醇原料药依据规定退税率从原来的17%降为0;而占我国医保商品出口一半份额的西药原料药的退税率从15%~17%降到13%,降低了2~4个百点。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西药制剂、医疗仪器及器械退税率则保持不变。

紫杉醇原料药退税率降为0后,其出口基本上没受到太大影响。记者从中国医保商会了解到,紫杉醇原料药的出口增长率近几年都保持在30%左右,今年上半年紫杉醇提取物出口也同比增长了10%。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曾对紫杉醇的市场做过详细的分析,他认为,紫杉醇及提取物制品属于市场稀缺资源,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加之国际市场上供求严重失衡,所以政策性的取消退税对其出口基本上影响不大。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原料药出口大国,2003年原料药出口达到37亿美元,青霉素、维生素C、头孢菌素等五种原料药出口全球第一,西药原料药在我国医保商品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面对国际市场大宗原料药低价位运行的态势,退税率虽然平均只降了3个百分点,但对西药原料药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考验。不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今年我国的西药原料药出口已经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5%。正如专家分析,虽然退税率降低,但对出口产生的影响从整个行业出口增长的角度来看并不明显。

企业: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虽然医药行业出口总体依然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部分原料药生产出口大户面对此次退税率的调低,还是感觉到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用鲁抗医药集团一位负责人的说法,这是继产品降价、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后的“第三重压力”,现在基本上是在“拿利润保市场”。

一般来说,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提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定价,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企业出口。根据有关机构计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若下调两个百分点的话,将使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2%。在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宗原料药价格持续走低的现实面前,如果企业增加2%的成本后仍要保住国际市场的话,无疑必须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事实上,从国内几大原料药生产巨头半年来的行踪看,我们也能隐隐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

作为目前国内青霉素生产龙头老大的华北制药集团,其上市公司在一季度报告中称“今年一季度Vc、青霉素工业盐及下游产品受市场影响,价格大幅下降,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主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在青霉素类主要产品利润空间基本透明的情况下,出口退税率降低2%,相当于再提高两个百分点的成本,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应对困难,华药加大了战略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提出了“四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以原料药为主向原料药和制剂并重转变”,在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中“将制剂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华药加大了保健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出的大豆异黄酮含量达95%以上,因其品质高出口到欧洲、美国和日本,今年3~5月出口持续增长。

而作为国内原料药生产四大巨头之一的石家庄制药,则加大了对维生素原料药生产的投入力度,今年新的生产线投入运行后,年产量可达3万吨。蔡东晨称其为“三个一工程”即“一万吨出口,一万吨内销,一万吨为下游制剂产品消化”。目前,维生素原料药的利润空间远远大于抗生素类原料药,这无疑是化解来自市场多方面压力的一种表现。

退税率的下调也无形中凸现出大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的优势,尤其是在规模化生产的条件下,这一优势就表现得更明显。事实上,每一次青霉素大战都会导致一些企业被迫退出市场,此次的税率调整将加剧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洗牌,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被逼退出。

面对来自退税率降低的压力,也有企业态度冷静。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的有关人士就认为,原料药的退税率只降了两个点,比本省的其他行业如纺织业一降就是4个点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这样的压力是迟早要有的,对于加入WTO以后的风云变幻的医药市场来说,这只是严峻考验的“一盘小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在强调退税率降低造成市场竞争压力增加的同时,更关心的是此次退税政策的调整将给企业的财务和资金成本带来怎样的影响。因为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税收政策实行的是“先征后返”的原则。

专家:关键在于退税政策的调整

事实上,经济学家们并不认为退税率降低会给行业出口造成太大影响,专家们更关注的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实际意义。

去年退税率调整通知出台以后,有专家就认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是成本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这一优势体现在产品最终价格上,绝不仅仅是几个百分点。因此,出口退税税率的下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效益,但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医药行业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

退税率的降低只是一个引子,重要的是相应的退税政策的调整。此次退税制度的改革,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加大了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这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实际上保证了企业出口退税款的及时到账,缓解了企业的财务和资金成本压力。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虽然大部分企业认为降低出口退税率增加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对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也存在观望态度,但对出口依然极为重视,大都明确表示要继续坚守已经占有的国际市场。毕竟国际市场是这些企业多年打拼出的“江山”。此外,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