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广阔发展迅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瓶颈待突破
2005-04-14
专家预言,以生物经济为主体的第四次浪潮,将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也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物经济初现端倪。我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并以每年增加近100家公司的速度增长。不过在生物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的同时,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还不得不面对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
差距表现诸多方面
与国际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生物技术行业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具体表现为:
自主知识产权过少。据了解,生物制品大多是由欧美等医药发达国家发明的,我国目前生产的品种大部分都是专利过期的仿制品种,因此在生产技术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生物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跟踪研究和仿制阶段。
一方面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过少,另一方面却对知识产权工作认识不够。在美洲,生物技术高新企业在创建的时候,在第一期、第二期的融资中(即种子资金期和风险投资期的时候),一般都是技术出资者控制50%以上的股权,而资本出资方是小股东,这种情况在北美非常普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融资的不断增多,创业者(技术拥有者)才逐渐失去了绝对的控股权,但企业本身却是一个完整的现代企业机制。我国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缺陷,直接表现为无形资产在股权结构中都在35%以下。
企业装备十分落后。我国从事生物技术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在生物技术产业及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仪器、设备、试剂等支撑技术与装备方面十分落后,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撑技术与装备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交叉;二是绝大多数生产经营专用仪器、装备的公司都拥有国际市场,只有占有国际市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自主研制和生产仪器设备并占有国际市场的能力。
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我国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统管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缺乏全局性的战略部署。从事生物技术的企业隶属各个主管部门,有属于医药、轻工、化工的,也有属于高校等部门的,这些企业各自为政,有的老死不相往来,力量互相抵消;考虑到各自的利益,还会出现条块分割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往往盲目上马兴建企业,造成低水平重复,生物技术产业缺乏整体优势。
生物企业赋税偏高。现实情况是生物企业赋税偏高,高于传统产业。专家认为,生物企业产品的成本结构与一般产业不同,能抵扣的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不断降低,以研究开发费、技术开发费、中试费用、技术引进费用为主的间接费用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些开支一般不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纳入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从而造成技术含量越高,税收负担越重,成本越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免二减三”政策也不适应生物企业发展,因为生物医药企业需要较长的研究开发期,从成立到赢利时间比较长,企业成立至少3~5年后产品才能获准上市销售。
双向兼通人才缺乏。像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一样,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五个根本要素,即技术、资本、人才、管理和政策,缺一不可。目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大量既懂生物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双向人才。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产业,技术门槛高,人才门槛高,相对投资周期长。生物科学技术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性学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能算是刚刚入门,只有在研究生毕业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具有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能力。由于研究开发人员培养周期长,大量优秀的科研人员滞留在国外,国内缺乏优秀人才,尤其缺少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双向人才。
我国的大学教育多为应试教育,由于受学科和学制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在目前体制下培养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更偏重于基础理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均存在着缺陷,无法满足现代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需求。
未来瓶颈有待突破
专家建议,根据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具体情况,在宏观调控、产品开发、税收负担、人才匮乏等方面的“瓶颈”有待突破,因此,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生物技术创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靠有效的政策来整合。根据我国生物产业目前比较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等现状,应当充分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盘活我国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系统有效地集成。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全国生物技术产业及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从而做到整体协调,避免多头指挥和政出多门,实现决策、协调和实施系统的统一、简便和高效。
增加产品开发经费。我国包括生物制药在内的医药企业目前,新品开发经费投入过少。在国外,科研开发费用要占到销售总额的10%以上,有的国际跨国巨头已经达到30%,而我国的制药企业科研开发费用仅占销售总额的1%左右,好一点的也不过在3%左右。科技开发费用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有必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国家生物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孵化器,以加快成果产业化的步伐。
同时,应鼓励生物技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运用金融信贷、引进外资、政府财政支持、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决生物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制定税收扶持政策。国家应鼓励企业在境内开发生产生物产品。如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生物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生物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此外,还可考虑在境内设立的生物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新创办生物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生物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人才战略双管齐下。在人才问题上,尤其是在双向兼通人才问题上,要实施培养和引进双管齐下的战略。培养人才,不仅要侧重基础理论方面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方面的培养。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可以看出,很多具有高深理论素养、缺乏动手能力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已不为企业所青睐,企业欢迎的反而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有必要通过新的办学机制建立生物技术工业硕士、工业博士和工业博士后体系,培养大批一流产业界技术和管理兼通的人才。
同时,还应适当引进海外生物技术人才,尤其是学有所长、事业有成的专家型人才,让他们回国发挥一技之长和领军人物的作用。在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留人”。有些企业引进人才后,往往出现人才外流,其原因主要是许诺的条件不兑现,创业环境欠佳等。因此,必须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做出倾斜,全面关心人才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使他们能安心工作,积极为企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