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企业忙充电争着领取"国际市场通行证"

2005-05-16

在商场中拼争的企业与在社会上奋斗的个人有几分相似:人在社会中立足,必须通过无数的考试,拿到一系列的证书,企业亦然,只不过企业的“考试”叫做认证;中国人见面最经典的问候语是“吃了吗”,如今,药企老总们见面最常问的则是:“通过国际认证了吗?”

2005年1月28日,对华北制药集团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经过一段时期紧张而又严格的“备战”、“考试”,华药集团董事长常幸终于从法国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中国北方区经理安东尼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合格证书――由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颁发的SA8000认证牌,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第一家通过这种国际认证的企业。

目前一些较有实力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已经纷纷成立了专门的国际认证或注册部门,把进行国际认证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来抓,为进行产品的国际化营销奠定基础。

认证,为了扩充市场

企业要想在商场中生存,最根本的前提是要占领市场。占领市场靠什么?靠产品和服务,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又要依靠认证来保证。

去年,中国制药企业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用尽了浑身解数终于在规定的大限前通过了GMP认证,保住了在国内市场上的一席之地。本来想要松一口气,但是,当他们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时,却陡然发现,想进入美国市场,还要通过CGMP认证;想要进入欧洲市场,还要通过欧盟GMP;想要进入亚洲其他国家的市场,还要通过TGAGMP认证,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

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通过了欧盟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华瑞制药的质量总监马涛告诉记者,中国的GMP认证为保证药品质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中国制药质量管理纵向相比,进步是很大的。但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要求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在某些细微之处,还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他给记者举例说,在对无菌药品发生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预防措施中,根据欧盟GMP的要求,必须防止二次污染,冷却灭菌后产品的介质应无菌,而中国目前的GMP规定中还没有提出二次污染的概念,对于冷却介质也没有提出微生物要求。他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认证的目的是要尽量保证消费者不承担任何的药品生产质量风险,因为任何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依据,而在国际市场上通行的产品质量“保证书”就是各种各样非常严格的国际认证。因此,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企业都开始积极主动进行国际认证,以获取进入更广阔市场的国际护照。

那么,通过投入不菲的国际认证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华瑞公司的成绩单显然很让同行们羡慕:

2000年6月,华瑞公司顺利获得欧盟GMP证书,成为中国首家获准向欧洲出口大输液和冻干粉针产品的制药企业,从而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001年10月,华瑞公司签订了第一张向法国出口脂肪乳注射液的合同。2002年5月,以华瑞为品牌的氨基酸注射液-乐凡命也实现出口。2003年4月,水乐维他开始大批量出口欧洲和亚太各国。2001年以来,华瑞公司的出口产品数量不断增加,出口区域不断扩大,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迄今为止,该公司的肠外营养产品已经打入法国、瑞典、德国、奥地利、波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计出口大输液180万瓶,注射性冻干粉针500多万支,其中90%以上的产品供应欧洲市场。

认证,为了社会和谐

对于华药拿到的中国制药界第一张SA8000认证,曾经有些业内人士表示不解,因为SA8000是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是劳动保护、劳工权利等方面的内容,其宗旨是要保证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行为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这似乎与企业的市场营销并无多大关系。有的企业甚至对此标准颇不以为然,认为提供的产品已经符合了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再对企业经营行为提出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这不是摆明的“贸易壁垒”吗?

华药集团董事长常幸却不这么认为,他说,SA8000作为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它反应了当今世界上企业管理的新趋势。他反问,如果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是通过牺牲员工的劳动保护和相关权利获取的,这不是也与我国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吗?常幸认为,通过社会责任标准认证是经济全球化下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害怕和躲避都不是办法,中国企业只有重视和积极主动顺应这一趋势,企业才可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实现长远、持续的发展。

常幸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SA8000标准就是将人本管理、商业道德等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可操作衡量的具体量化标准,使人本管理、人文关怀等告别了抽象与模糊,变成了在实践中可操作、可衡量、可对照的具体规程。只有员工对企业满意并有信心,他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最强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在经济社会中,企业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企业的和谐发展,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认证,为了保护环境

昆明有家药厂生产的蒿甲醚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可是有一天,产品的国外代理商突然提出要其提供ISO14000系列环保认证,否则将会失去该国市场。

有些中国的企业习惯于将国际市场的认证要求视为“贸易壁垒”,其实,ISO14000系列标准在国际上已通行多年,ISO14000系列标准(ISO14001-ISO14009)是目前国际通行的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其中ISO14001是主体标准。这一标准是用以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让企业对污染进行预防和持续改进,以促进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并防治污染。该标准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和基本要求,与目前中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持续发展提供必须的客观条件”是相一致的。因此,企业与其将这类国际标准视为贸易壁垒,不如看成是企业的更高标准,更有力的挑战,有时候,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挑战,才能促使企业更快地进步。

在中国的制药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公司拿到了中国制药行业第一张ISO14001认证证书,随后,西安杨森、上海强生、沈阳山之内、无锡华瑞等合资或外资企业纷纷拿到了此证书。国内原“土生土长”的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如山东新华、鲁抗、东阿阿胶、上海信谊、华药维尔康等也意识到ISO14001认证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经过努力,先后成功获得了这一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