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推惠民举措遭叫停凸显医疗制度难局!?
2005-11-21
参与竞争:公立医院出台惠民举措
2004年7月17日,福州市第七医院率先在福州市属医院中实施手术费“最高限价”。此举推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收获名声的同时,医院的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该院院长陈本华给记者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外科手术由原来一个月20多台,增加到60台左右;原外科一季度的纯收入由3万多元增加到近30万元。除此之外,医院门诊量不断增加。“医院手术量与收入,证明了‘限高’路是名利双赢的。”
福州市第七医院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更加坚定了同行的信心,其他市属医院也纷纷加入到改革的行列中。2005年3月10日,福州市第一医院开设“惠民门诊”,承诺内科常见病每人每次诊疗费用(挂号费、常规检查费、治疗费和药费)控制在50元以内;2005年5月24日,福州市第四医院率先在福建省成立首家以普通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精神卫生中心疑难病会诊部,原先只有特殊病人才能享受的医疗服务,开始以“特需医疗”形式向百姓开放,以此吸引患者。
福州市各市属医院推出各种便民、利民措施以吸引患者的举动也引起了同城不少省属医院、军队医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1日,继福州市第七医院的手术费“最高限价”之后,福州总医院第四七六医院(原空军医院)也宣布,对19种单病种收费实行最高限价,成为福建省内实行限价病种数量最多的一家医院。该院副院长刘永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限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合理就医,避免过度诊疗,今后还将考虑增加限价病种,以吸引更多患者就医。
免费挂号:惠民新举胎死腹中
陈本华告诉记者,实施“限价”一年多来,低价诊疗的确看好了许多患者,而且至今还没有患者因为病没看好或变相收费而找上门来投诉的。虽然医院为一些患者倒贴了近12万元(实行手术费“最高限价”后,超出部分由医生和医院共同承担),但总收入还是赚的,医院的效益比往年好了许多。
“在药品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医院的生存发展必须靠增加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医疗服务收入能否增加,与医院的患者数量多寡有密切关系。”陈本华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03年,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为80%,2004年医院实行手术费“最高限价”后,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下降至70%,医疗服务收入所占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了30%。
改革不仅为医院创造了更多的效益,也为患者节省了不少费用。在今年9月27日举行的“国家级扶贫医院”授牌仪式上,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副秘书长李立相提议说,医院可以通过取消门诊挂号费的做法,来体现“扶贫医院”的性质。李同时强调,这一做法在上海、广州等地实施后,反响很好。这一提议与陈本华如何在手术费“最高限价”基础上,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的想法不谋而合。陈本华当即表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从11月1日起,除专家门诊外,其他门诊一律免收挂号费。据了解,此消息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前来咨询的患者不少。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项计划在报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时却被叫停了。
11月2日,福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医院减轻患者看病负担是值得肯定的。卫生局之所以不同意第七医院的这种做法,主要是出于统计医院门诊量考虑。”据这位同志介绍,政府每年是根据门诊量来决定公立医院补助费的,而门诊量的多少,又要通过挂号才能进行统计。“患者每次到医院看病,最少都要花上几十元,一元门诊费,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医院想减轻患者的负担,完全可以对患者的检查费用或者其他费用进行减免,而不要在一元门诊费上做文章。”
“门诊量的统计其实并不难,取消门诊费并不会对统计工作造成太大影响”,负责门诊量统计软件制作的实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只要对电脑软件进行改进,让电脑实现挂号,但不划费。
专家表态:惠民措施应受支持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各类民营医院应运而生,公立医院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几十元、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医疗费用中,一元挂号费确实算不了什么,对患者也未必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它作为公立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应以‘可能扰乱医疗市场’为由给予叫停,而应通过转变工作机制等途径给予支持。”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苏振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民营医院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从公立医院手中‘抢’到数量众多的患者,关键的一点就是体制灵活,竞争手段多样化。在公立医院日益走向市场竞争的今天,相关主管部门也应考虑如何转变工作机制,支持公立医院发展。”
“公立医院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这种精神首先值得肯定。”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叶先宝副教授认为,医院能否生存发展,最关键的就是看其核心竞争力。而在核心竞争力的七个构成因素中,应变能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医院能否随时根据医疗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医疗消费倾向的改变和技术革新进展而及时调整医疗结构,这种应变能力是使医院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手术费“最高限价”、“惠民门诊”、“特需医疗”,所有这些竞争形式都是医院应变能力的具体体现。只要医院的本意是好的,卫生主管部门就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