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三年成正果利税10亿石药集团初尝老大滋味
2004-02-04
资本市场做后盾
一向低调的蔡东晨面对突破10亿元的利税数字,淡淡地说,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2004年石药将面临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
日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与中国金药网联合调查发布了2003年国内医药生产企业排名结果,利润第一名的桂冠被石家庄制药集团夺走——利润8.9亿元,利税11.01亿元,销售收入56.77亿元,三项主要指标分别比上年增长90.62%、63.46c~与13.02%。
做中国药业的NO.1(第一)。早在几年前,蔡东晨就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带领集团开始长途跋涉,如今“修成正果”:但蔡东畏更看重的是未来——加快资本市场运作,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引进战略投资伙伴。
1994年,我国大陆制药行业第一家企业——石药集团在港控股子公司中国制药在香港役票交易市场成功发行上市。经过近10年发展,这家红筹股市值已达到40多亿港币,是香港规模最大、业绩最优的制药上市公司,已成功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近20亿元人民币。
2003年底,公司在成功筹资5亿港元银团贷款之后,又被美国知名商业杂志《福布斯》国际版评为"2003年度全球(美国除外)200家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下的优秀企业”,这标志着石药集团的优良业绩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出色表现已经获得国际业界的肯定。
蔡东晨早就不必为资金发愁了,资本市场的充裕资金给公司带来了勃勃生机——万吨维生素C、7-ACA、头孢菌素等重点项目相继扩大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石药集团发展和石家庄市药都建设,成为石家庄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所以,才会有2004年1
月9日,石药集团收到一封来自政府部门的贺信。那天,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庆贺集团2003年利税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石家庄市工业发展史上第一个利税突破10亿元的企业。据业内人士透露,强大的融资能力使石药集团在资本市场还将有所“作为”。
产权改革尝甜头
资本市场的活力也引发了石药集团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实践。了解石药集团的人都知道,集团成立之初是由河北制药、石家庄一药、二药、四药四家企业联合组建而成的,产权关系比较复杂,也不十分清晰,制约了企业的更快发展:
从2001年起,石药开始对内部的资源进行重新优化配置,理颐产权关系,组为10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初步形成了母子公司的产权框架体制。
产权理顺后,石药继续稳步推进股芭多元化改革:按照“壮大上市公司、搞好非上市公司”的指导思想,石药一方面充分发挥其在香港的上市子公司的优势,把优良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保持了良好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先后对四药、远征、联药三个非上市子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完成了其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
三家公司通过股权调整,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优化了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劳动者真正成为出资者和所有者,完成了从国有企业职工向民营企业股东的角色转换,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三家公司改制后,由于采用崭新的机制、灵活的经营手段焕发出企业强劲的生命力,目前这几家企业均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特别是石四药改制焕发了勃勃生机,2002年该公司实现利润是改制前10年的总和。
三个子公司的改制成功,进一步增强了石药继续稳步推进产权改革的决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欧意药业的改制方案,日前也通过了石家庄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审查,正在按获批的方案进行国有资本结构调整。
目前,让蔡东晨骄傲的是,石药集团内部已经形成国有经济、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上市公司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有关学者认为,石药虽为国有企业,但不再是传统形态上的国有企业,已具有“后国企”时代的特征:既保留了国有企业在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又摒弃了思想僵化、包袱沉重等诸多弊端,同时借鉴了外资企业的管理思想,使石药集各种优势于一身,获得了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石药要在中国药业NO.1的高峰站稳,仅靠内部改革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整体改制,优化资产结构的蓝图正在蔡东晨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将目光放到全球,寻找“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是蔡东晨的梦想,也是石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