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东生物股票一日暴跌成“仙”谜难解!

2004-07-02

据中国医药报讯 远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远东生物)声名大噪了。可是这个来自福建、在香港上市的药业新贵“一举成名天下知”,乃是与其股票一日之内暴跌成“仙”联系在一起的。

6月17日,香港创业板市场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远东生物股价从0.90港元开盘,截至当日港交所在收市前4分钟对其做出勒令停牌决定之时,股价已变成0.068港元、沦为“仙股”(“仙”即粤语中港元最小的单位,相当于人民币的“分”,香港市场将股价在0.5港元以下的股票称为“仙股”),股价重挫92%,全日成交异常放大至61,700万股,占远东生物总股本28.4%。而远东生物经此浩劫般抛售,一日内“蒸发”市值超过18亿港元,只剩不足1.5亿港元。

资料显示,远东生物是一个家族控股公司,以制造抗病毒感冒药起家,于2000年8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现已成为福建省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据3月26日刊登的半年度报告,至2003年12月31日,远东生物净利润为1.2亿港元,同比增长37.33%,每股收益为0.06港元。

谜一:传闻满天飞不作回应

自从1997年金融大鳄们点燃亚洲金融风暴以来,香港股市诸如远东生物之类股票暴跌并不多见。

于是,未经证实的各种小道消息版本不胫而走:有传,远东生物董事会主席蔡崇真已携巨款出逃海外。不过,媒体几经周折得到的讯息是,蔡身在国内,只是因病在床,医生不同意外界打扰。又有传,远东生物大股东多次质押所持股票给券商以获取贷款,而券商在无法与大股东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被迫斩仓套现。再有传,远东生物在投资场外期权上出现麻烦,导致巨额短期投资理财亏空,并引发远东生物资金链紧绷。还有消息说,某中资资产管理公司近期囤积大量远东生物股票,需变现周转,遂联络香港的凯基证券、时富证券以及某中资券商接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奇怪的是,面对股票暴跌、市值蒸发及投资者的质询,远东生物采取了一种“置若罔闻”的态度。当媒体打电话给蔡时,蔡称病不接,而由身边工作人员以医嘱加以搪塞;当香港投资者向远东生物驻港的董事总经理曹铭升查询时,曹告知,不清楚股票下跌的原因,需要与内地了解情况。

至今,远东生物仍未就其股票暴跌成“仙”做出正式的公开的合理的解释。

谜二:大规模扩张备受质疑?

经过短短3年多时间,远东生物由一间不起眼的中小公司已经跻身中型企业行列。这主要得益于远东生物的扩张经营策略,得益于远东生物借助资本市场支撑不间断地兼并或收购。

实际上,从远东生物近几年发展的轨迹看,大规模扩张的高负债经营一直是贯穿其发展过程的主线,而背后得到香港资本市场强有力的“支持”。有事实表明,香港银团似乎对远东生物颇有好感,以至特别宽容。这一点,可以从下面一组筹资数据里找到答案。

——2001年1月,瑞士信贷银行旗下一基金接纳远东生物总值3,120万港元可转债;

——同年3月,远东生物配售1,500万股新股,筹资净值2,670万港元;

——同年11月,远东生物第二次配售新股,配售数量2,000万股,筹资净值2,670万港元;

——2002年1月,瑞士信贷旗下基金第二次吸收远东生物可转债,远东生物筹资3,120万港元;

——同年5月,远东生物第三次配售新股,总额为6,000万新股,筹资净值为1.41亿港元;

——2003年5月,远东生物获得2.42亿港元3年期无抵押银团贷款;

——同年同月,远东生物又向某银行贷得2.34亿元港元3年期无抵押贷款;

——2004年2月,远东生物获两家银行给予为期3个月无抵押贷款,金额为6,240万元;——就在暴跌成“仙”的一个月前,5月10日,渣打银行等组成的银团向远东生物提供3年期无抵押贷款,金额高达6.24亿港元。

然而,国内外市场人士对远东生物单纯资本推动型的超常规扩张模式颇有微词,并表示担忧,认为一旦失去资本的支撑,远东生物越来越长的战线、越来越脆弱的资金链将毁于一旦。

问题是,精明的香港金融家们对远东生物大规模扩张的或有风险浑然不觉吗?难道远东生物半年度1.2亿元净利润“子虚乌有”?

教训值得中小企业板借鉴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真正解开远东生物暴跌成“仙”的谜底,最终要靠远东生物自己“开腔”。

有意义的是,发生在香港创业板市场上的远东生物暴跌成“仙”事件,给刚刚启动的中小企业板运作及其监管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

就市场设计定位而言,香港创业板和深圳中小企业板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门槛较低,有类似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出机制”,且没有上市前经营业绩状况的硬性要求;而后者门槛与主板市场差不多,无“退出机制”,并对拟上市公司有前三年经营业绩必须盈利的明确规定。

但是,透过远东生物股价暴跌人们发现,素有成熟市场美誉的香港市场依然存在全球证券市场共有的“流行病”:如信息披露不及时、上市公司运作不够透明、大机构操纵股价及投机炒作等等。

类似远东生物股价暴跌的情形或许对中小企业板而言根本无法想象(内地市场有设计的日涨跌10%的停板制度限制),不过对“初出茅庐”的中小企业板及其监管仍是一大考验。因为,一旦对上市公司规范运营监管不严,对机构投资者违规炒作甚至违法操纵股价行为防范不力,中小企业板极有可能“开张不利”,这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啻为一记闷棍,也会影响中小企业板顺利向未来的创业板平稳过渡。(股市有风险,入市请慎重。本版股评文章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