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限售令"遭遇尴尬:处方成小诊所生财之道
2004-07-09
据新华社电(刘劲松 韩琦)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抗生素“限售令”,要求7月1日起须凭处方在零售药店购买抗生素。其出发点是为了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确保消费者健康。然而,限售令却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尴尬。记者采访发现,常州一些大型医院未经诊断就开出处方,而一些小诊所更是将“限售令”当成生财之道。
记者在常州市中医院,花一元钱到简易门诊挂了号,以弟弟即将去国外念书为由向医生提出是否能开些抗生素药以备急用,这位医生表现得非常爽快,竟然连病史也没有问,随手就在处方上按照记者的要求开了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药。随后在常州市钟楼医院,记者也顺利地取到了所要处方,医生在开处方时只是提醒记者不要乱服抗生素,对于记者的病史及是否对抗生素有不良反应等涉及抗生素副作用的关键问题都未做任何询问。
在记者对常州一些小型医院和诊所的采访中,部分医院和诊所不仅不对患者做诊断,而且还用“限售令”大发横财。在新北区一社区医院,记者询问能否开方配药时,医生表示,开处方可以,但是必须在这里配药,想开多少就可配多少,不开处方也行。记者对此表示质疑提出是否需要诊断,这位医生介绍说,许多居民没有处方在药房配不到药,就到这儿来配,诊断是次要的。随后,医生从药房里拿出了药品目录让记者选,而单子上列出的都是些价格昂贵的高档药,如二十几元的严迪、十几元的盐酸氧氟沙星等。而头孢拉啶等常用的普通药却几乎没有。记者问是否可以再开些价格较低的普通处方药到药店购买,这位医生表示了拒绝,他明确告诉记者,他们的处方不外流。
常州药监局相关负责认为,医生凭患者意志开处方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基本上是患者要什么药,医生就开什么处方。这种行为模式很难改变。未经诊断就开处方的不负责任做法若得不到改观,“限售令”将毫无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机构形成了以药养医的局面,药品收入是维持医院生存发展的唯一办法,医院有充分的动力利用“限售令”使绝大部分药品的销售集中在内部,形成垄断,医院有开处方的权力,有售药的便利,只要不让处方“外流”就可以了。
据这位负责人了解,常州的一些医院为了确保患者能在本院配药,甚至对一些药名作了编号,除本院药房的药师外其他人都难以看懂。他认为,这种怪现象并非常州独有,要想纠正,需要多多汲取外地经验,像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在这方面的做法要好得多。比如上海市某医院规定,在医生的处方中,一旦发现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将对医生作出提醒;比如适当放宽零售药店购买处方药的条件,无处方购买时需要严格登记电话、住址,以备联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