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药企医院专家论药价:药品降价能走多远?
2005-06-03
国家发改委日前透露,正在拟订的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平均降幅达60%以上,为历次药品降幅之最。此报道一出,医药界一片哗然。24家医药行业协会集体上书国务院有关部门,希望国家能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意见。事实上,药价水分虽经多次挤压,但仍没有缓解百姓看病贵的难题。人们质疑,这次药品降价还能走多远?
消费者:到底是谁在“吃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此消息很是冷淡,有人甚至发出“到底是谁该吃药”的质疑。这里所说的“谁”不是指患病需要吃药的病人,而是指那些在药品生产和销售链条中,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药吃药”生存的人。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家中型药厂的医药代表竟多达几万人。卖药的人比产药的人多,自然会造成成本上升;而卖药的人比买药的多自然促成医生拿回扣。因为,目前医院的采购量占整个市场的80%以上。
看病吃药不同于一般选购商品,因其有专业性和风险性,患者只能选择去医院,吃什么药自然也得由医生说了算。去年开始实行的公开招标,虽限制了一些医院和地方药品主管部门,但仍然管不了医生用处方换回扣的问题。“上次药品降价说了半天,现在看一次感冒还要三四百元钱。药品再降价,医生不开有什么用?”消费者刘女士的说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意见。
医院:药可以降劳务费得涨
对于患者所忧虑的“降价后医生开高价药”的问题,医院的态度是否定的。医院绝大多数医生是根据具体病情用药。虽然不排除有医生吃回扣用高价药的行为,但医生不用降价药,主要是因为有的病情必须要用没降价的药品治疗,毕竟降价的药品有限。而且很多时候,特别是上次药品降价之后,有的医生想用价格低的药,但是市场上已经没有了。这是某大医院院长在记者答应不报道其姓名的前提下,同意采访后的回答。
他坦言药品降价后,医院的利润会减少不少。此次降价的品种大多数都是抗生素,它们的临床使用率大约是60%。如果它们降价,对医院收入的冲击很大。目前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医院还是收入大于支出。虽然药品降价是必然的,但是为了医院能够正常运转,在“一降”的同时最好还有“一升”,即要有提高劳务性、技术性收费的配套政策。因为在现阶段,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比较少,如果只把药品降了,不提高劳务性、技术性收费,医院也面临生存问题。当问到医院如何应对药品降价,他表示,如果我们采取什么措施的话,就相当于是乱收费!目前医院的收入除了药品就是诊疗收费,而诊疗价格是国家规定的,我们呼吁提高劳务性收费。
药房:品种不多影响太小
医院药房的工作人员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医院进药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求,而且进的95%是《医保目录》里的,只有5%是目录之外的。此次降价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目录里面的,所以降价不会影响到进药品种。不过,他向记者透露了另一个信息:”虽然这次的平均降幅高达60%,但是降价的品种只有22种,那其他的药呢?还这样一直高下去?实在是太有限了!“在王府井金象大药房、全鑫药店等5个比较大的药店,记者从销售人员那里得到的回答都是:尚未接到通知,也没有任何消息。金象大药房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降价的时间未定,而且就算是降价,也不仅限于固定药品。患者并不会因为降价而减少药品的服用剂量,而且因为保质期的限制,以及病情变化等关系,药品也不适合大批量囤积,目前看来,降价的消息对药品的销量并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厂商十分惶恐,上次降价对他们的打击就不小,很多药都停产了,后来经过协商不得不又涨上来一些。药价毕竟还要看市场的需要,硬性规定意义不大。”
药厂:有人欢喜有人愁
新一轮药品降价消息一出,24家协会就上书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国内制药业的实际情况,将这次降价的幅度调低;同时,希望国内制药企业和外资制药企业药品降价幅度要一致。更有人呼吁:“目前,原料、能源等价格上涨,国内的大型制药企业已经生存艰难。再如此降价,国内的大型制药企业必将面临生死考验。”
但对于一些颇具影响力的药品品牌来说,此次降价并不一定是坏事,虽然总的利润会减少,但是降价对于整个制药企业市场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市场重新整合的过程。等降价风潮一过,能在市场上“存活”的企业都应该是那些能经的起考验的企业。以前药品卖的高是因为市场有需求,使某些品种的药品呈现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情况。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药都有替代品种,当某种药品的市场占有率比原来下降时,降价就成为必然。
某知名制药企业工作人员张师傅告诉记者:目前为止的几次降价对于他们这种口碑较好、规模较大的制药厂,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在有的药店卖的零售价就比我们这里的批发价要便宜,所以我们天天都面对“降价”的压力,将继续保持原有的销售政策。
专家:乐观看待过程
相对于消费者和药店的普遍看淡,业内专家对这次药品降价的态度倒是比较乐观。一位医药机构的权威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药品原来的水分确实是很大,此次降价是否能够降到位,虽然还是个未知数,但是起码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专家表示,因为我国的价格体制是药厂自报成本消耗来定药价,虽然发改委定了一个原则:不许虚报,但是药厂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会虚报的。价格管理部门又不能逐个产品去核定每个药品的真正成本,比如用了多少电、多少水、人力、原料、包装等,所以真正的成本只有药厂自己知道。降价不是目的,关键要完善国家价格体系。
不过,如果把遏制药品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的希望也都寄托在“降价”这个举动上,恐怕“药力”还不够。因为药价“虚高”的得益者并非药厂和药品批发零售企业,而是某些单位和个人。如果不能杜绝医生收回扣的现象,那么流通领域的水分就难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