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请辞蒙牛总裁蒙牛今天起全球招聘接班人

2005-09-27

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要,牛根生明年仅保留董事长一职牛根生有意消除蒙牛管理中存在的“个人英雄主义”。本报记者韩萌摄    据新京报讯(记者苏曼丽)领着蒙牛走了6年的牛根生开始面向全球寻找其接班人。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月26日宣布,牛根生将于2006年辞去集团总裁之职,仅保留董事长职务,集团总裁一职今起面向全球招聘。

“国际化的企业需要国际化的总裁,新的班子培养得越早越好。”牛根生表示。

据了解,蒙牛集团新总裁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全球化”,招聘的报名工作将于10月31日结束,这是国内乳制品企业首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总裁。

蒙牛业务逐步壮大的时候,牛根生为何萌生退意?对此,牛根生表示,由于蒙牛当初是采取发起设立方式创办的企业,加上仅有6年的发展历程,所以,蒙牛的董事长与总裁过去无可选择地一直由自己“一肩挑”。他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是历史潮流,也是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随着蒙牛业务发展的渐趋成熟,分设的条件已经具备。

牛根生同时表示,这也是香港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中国蒙牛乳业公司(2319 HK)的要求。这是继“中国蒙牛乳业”董事长与总裁于去年分设后,作出的相应决定。

9月26日,记者提前拿到的蒙牛集团总裁招聘广告上并没有具体条件的规定,只要求应聘者“来信来函请附本人中英文详细简历一份,一寸近照一张,身份证(或护照)、学历证复印件一份”。据悉,该广告今天将在《人民日报》和《商业周刊》上刊登,随后还将在网站和其他媒体上刊登。

据蒙牛乳业副总裁孙先红表示,蒙牛集团一直在吸引外面的人才加入,目前集团内部就有来自雀巢、康师傅、统一等知名企业的精英,而此次是集团以最高职位面向全球招聘。

业界声音乳业人才应本地化对于蒙牛此举,三元食品股份总经理钮立平表示,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在管理水平、生产制造水平上都不差,而国外的一些乳业巨头在中国并不顺利,像帕玛拉特退出中国。因此,乳业的人才还是本地化比较好。

乳业专家陈渝认为,全球招聘总裁对树立蒙牛的企业形象,增强股民投资信心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在目前主要市场仍在国内的情况下,寻找一个具有国际经验的总裁可能操之过急。

观察蒙牛构建“三权分立”

打造崭新管理模式,党委、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相对独立    已经走出内蒙古而成为“中国牛”的蒙牛,在其管理结构上也在进行着一场分权运动。这次全球招聘总裁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蒙牛在组织和管理架构上还有一系列的变动。据记者了解,蒙牛集团在2006年将建立新的架构,党委管党委的事,董事会管董事会的事,经营班子管经营的事,形成“三权分立”的管理模式。

告别“大头娃娃”

业界一直将蒙牛看做是一个“大头娃娃”。由于牛根生的个人魅力,加上创业初期的形势要求,公司内部形成了一股很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整个企业受牛根生影响非常大,企业内部也流传着:“老牛没发话,好多事情没法做”。

公司内部也形成了一股“牛劲”,曾与多位蒙牛中高层接触的乳业专家陈渝说:“牛总手下的人都受他熏陶,他们说话都像牛总一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煽动力,做事也是一股牛劲。”

陈渝认为,蒙牛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英雄人物模式。但是发展到今天,蒙牛完成了全国布局,集权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样全国性的企业,蒙牛的分权势在必行。

牛根生在近几年来也一直试图避免人们总把“蒙牛”和“牛根生”混为一谈。

牛根生在7月份做客新浪时曾透露,自己曾经反对过“蒙牛”这个名字,1999年公司初创时期有9位董事,起名的时候其他8位董事赞同“蒙牛”,只有牛根生表示反对,他说:“我就怕别人把这家企业跟我个人做什么联系,毕竟我的股份才12%多一点。”

分权在进行

蒙牛方面认为,三权分立的管理模式可以形成相互推进、科学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实现“三权合力”的最大化。

类似分化权力的事情在早些时候也曾发生过。今年年初,牛根生在董事会之下设立了顾问委员会,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各个部门年龄大的不适应岗位但有经验的元老,都被招进顾问委员会,牛根生任主任。牛根生对顾问委员会的定位是:只建言,不搞建设;只服务,不干业务;只管验收,不管创收;只谋战略,不谋战术。

设立顾问委员会意在给年轻人让位。目前已有四位高管人员进入这个委员会,他们让出的岗位已由新人接替。同时,牛根生还表示,到2008年,他已经50岁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将辞去董事长职务。

打造“世界牛”

在今年8月份公司成立6周年庆典上,牛根生对外宣布了蒙牛乳业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做“内蒙古牛”;第二步,做“中国牛”;第三步,做“世界牛”。

经过6年时间,蒙牛乳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2强之列,成为一头“中国牛”。

“国际化的企业需要国际化的总裁。”牛根生瞄准的是做一只“世界牛”的目标。

除了在人力资源方面向全球化转型外,在战略合作上,蒙牛早就开始部署。

早在2002年12月,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三家著名投资银行一次性向蒙牛乳业注资26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6亿元),共持有蒙牛乳业32%的股份,走出了与世界大公司联手的第一步。

今年8月,蒙牛集团和世界第二大乳业巨头丹麦阿拉·福兹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投资5.4亿元人民币,组建一家婴幼儿奶粉生产厂,其中蒙牛占该厂51%股份,阿拉·福兹占49%。当时,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就表示,这是蒙牛傍的第二个国际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