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医与中医现代化
2007-04-09
据媒体报道,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中西医疗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1。到2002年底,全国拥有卫生机构85705家,其中中医医疗机构3801家,占4.4%。到2006年,中医医疗机构已下降到3009家,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5%,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拉大。现在的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的“三低现象”。所以,有人讲,西医越往前发展,中医就越往后退,总有一天中医会退到悬崖边,最终退出市场。
为什么中西医的反差如此之大?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西医不断吸收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而中医建国后数十年来,故步自封,没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中医的优良传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早已丧失殆尽,中医的衰退也就是必然的了。
中医不能前进的一个要害问题是中医到底是文化还是科学,或者兼而有之。笔者坚定地认为,中医是科学,是医学科学,不是文化或文化兼科学。因为她是科学,必然要接受科学手段的检验,才能验证中医药治疗效果。1997年国家发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实现中医现代化”的目标,到现在已经十年,中医现代化的进展非常缓慢。为什么会造成现在步履维艰的局面呢?首先是中医界总是在为“什么是中医现代化”而争论不休;其次是能搞“中医现代化”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进展就不会快;第三是中医的战略家太少,能高屋建瓴、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展望未来的人太少,提不出高层次的建议,拿不出高层次的办法,找不出与中医命运攸关的关键问题,所以中医日渐衰微也是意料之中之事。
中医如何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所以应该先培养大量的中医现代化的人才。在中医药大学里开设中医现代化的本硕连读制。笔者认为合适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框架如下:先读完中医专业课和西医基础,后学习复杂性科学与高等数学,以及科研方法学、循证医学等科研课。复杂性科学(也有人称为系统科学),其中主要包括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过去称“老三论”),及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即“新三论”),还有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模糊数学等。
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现代的不断进展的系统复杂性的研究与中医的研究不断地结合起来,给古老的中医学现象,中医的理论、经验、方剂等一个现代化复杂性科学的解释。举一个例子说明:混沌理论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已到了相当的高度。混沌学最近的研究认为,“中医治病一直被世人所公认,但用传统的生物学、生理学或物理学的概念,都不能对其作出确切而令人满意的解释。而混沌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分形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探讨,使得对中医治病原理的解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样,将有力地推动中医理论的新发展。
分形理论在传统科学感到困惑的地方,往往运用自如。特别是越混乱、越无规则、越复杂的领域,分形理论越能显示它的有效性。混沌是一种关于过程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状态的科学,是关于演化的科学,而不是关于存在的科学。
生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往往是非线性的,构成了非平衡的宏观的有序结构。而中医的阴阳平衡、阴盛阳衰、阳盛阴衰、五行脏器相生相克,就是“混沌”理论对人体各部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的古代描述。而健康与疾病就是这种“同期振荡”随时间发生的空间宏观有序变化。实际上,系统的复杂性不仅在于相互作用的数量系,更在于相互作用的种类系、变化系。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突现性、非线性、有序性、动态性、随机性、自适性、自组织等复杂机制和规律,而中医学对人体的研究,不是也有上述种种特点吗?
如果按此培养出一批现代化的中医,完成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医现代化就指日可待了。到那时,全世界的医学家都会高度重视中国的中医现代化学派的学术成果,还会出现中医要消亡的论调吗?(原载健康报作者:张士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