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持民族医的几点建议
2007-02-14
民族医学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而且有较多的人文内涵。从根本上来说,它属于医学范畴。在世界上,民族医学是各民族的传统医学。在当代中国,民族医学是指中医学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
民族医药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政府有帮助、提高、管理、支持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责任,不存在整个民族医队伍不该行医、禁止行医或全部非法行医的问题。现在某些主管部门常常把自己不了解的、不懂的、因失职而未曾管理的、因法规疏漏而难以覆盖的民族医药,用西医的标准去衡量。凡认为不合格的,都简单粗暴地把他们卡在医学大门之外,说什么“国家只承认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其他都是国家不承认的。”这不仅是不尊重历史和不顾现实,而且因这种封堵而使这门传统医学陷于衰败以至消失的境地,实际上是一种永远难以补偿的历史损失。
我目前最担心的有三个问题:
第一,民族医生的准入问题
现在民族医的准入执行《职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主管部门总是把标准定在“医师”水平上,但实事求是地看,可以发现我们的民族民间医生达不到文件规定的“医师”水平,也考不及格。这是因为:①民族医生的水平表现在草医草药知识和一技之长方面,不在西医、中医方面,对他们的“水平”应该有一种切合实际的概念,而且要虚心承认这种“水平”他们有,我们没有,我们的草医草药知识远远不如他们。②民族地区九年义务制教育过去落实不够,一些民族民间医生的汉文程度较差,给他们考试造成很大困难。但民族医药知识的多少不是由汉文水平决定的。③应该承认,上级主管部门对苗医、侗医、土家医怎么考,它们准入的条件等这类问题,是缺乏了解和缺少研究的。民族地区有一些务实的“土政策”和“地方粮票”,上级主管部门又认为“不合法”不予认可。
据我所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都通过地方人大出台过一些让民族民间医生准入的具体措施,这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赐予的权利。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发现民族医考试时,年轻人考上了,有经验、有群众威望的老医生考不上,他们采用了“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这些措施既符合《民族区域自治法》,又具有创造性。因此,我建议民族民间医生的准入可采取这样的措施:“对于目前在民间提供民族医药服务、文化水平较低、达不到《执业医师法》规定的医师条件的民族民间医生,各地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民族医药实际情况的地方法规和措施办法,依法解决其行医资格问题。”这里的关键,一是对这些民族民间医生的准入要实事求是,二是这个权力交给民族自治区或多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处理。
有的同志担心,在实际处理民族民间医生的准入条件之后,会不会从“一管就死”到“一放就乱”。我认为完全可能,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认真研究,乱可以治,出现的矛盾也是前进中的矛盾。
有的同志担心,在放宽民族民间医生准入条件以后,医疗事故增多怎么办?这就需要有一个培训提高措施,有一些保障、保险措施。如民族民间医生和乡卫生院、县医院协作共同处理或协助转诊处理急重危症和疑难病等措施。
第二,关于民族医药的科研
民族医药的发展,科研是关键。现在的问题是指责民族医药落后的声音很多,帮助民族医药发展的措施太少。
例如民族医有很多特有的诊法(如藏医尿诊、壮医目诊)、医技(如放血疗法、特殊灸法)、专科,需要深入研究,有些得依靠现代手段。民族药要进《药典》,进《基本药物目录》,进《医保目录》,也因为基源不清、化学成分不清,药理毒理不清等“基础条件太差”而无法进入。这就需要加强科学研究。
这几年有一些科研人员凭委托、凭兴趣搞了一些民族医药的科研选题,都是随机的、零星的。现有的十几所民族医药研究所前几年在田野调查、文献整理、临床观察、药物开发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规模小,设备差(或无),人员少(或老化),经费缺,要在民族医药科研方面做大块文章实不可能。
我认为应该在若干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基础上,有规划、有目标、有布局、有分工地在西南、西北、北京等地建几个民族医药研究基地,以解决民族医药的系统研究、基础研究和重点攻关课题研究。不下大的决心,光是指责“落后”,讥评“荒谬”,鄙视“肤浅”,都于事无补。
第三,关于民族医药教育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藏、蒙、维医药的现代医学教育,具有明显的开拓性和创业精神。但创业以后,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基本上把它放着,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和强化藏医教育、蒙医教育和维医教育,任凭这些院校艰辛度日,苦撑苦熬。
西藏藏医学院能否办成世界屋脊上特有的西藏藏医大学,据说条件不够,教育部门不同意。如何让它合格而取得同意,并无具体的“大力扶持”措施。新疆维吾尔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直由自治区卫生厅管着,只有人头费,没有教育费,能否办成新疆维医药学院,长期无人规划。据说最近通过特殊渠道可能取得一定进展,正等待以观后效。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当年在通辽办学,一直因陋就简,困难重重。更担忧的是苗医、瑶医、土家医等,医药资源丰富,民族民间医生队伍不小,前几年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想办个民族医药专业,没有批准,据说没有教授、没有教材是重要原因。
民族医药要办大学、中专和培训班,都需要实事求是,努力创造。如果硬是用西医院校的标准来衡量某些民族医药高等教育白手起家的现状。这除了为难“草根文化”,还能有什么呢!(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诸国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