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扫描 融百家所长打造杏林“聚宝盆”
中国医药报 2009-08-11
□文/胡延滨 李雪 图/吴远团
平衡针让高血压患者15分钟内血压下降;“飞针”眨眼间“飞”入人体治病;几大骨伤科流派大家展示手法治病绝技……古老而神奇、创新而不泥古的中医特色技术让在场的所有观众啧啧称奇。近日,在“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齐齐献宝,19个中医药特色技术同台亮相,现场俨然成为了一个杏林“聚宝盆”。
无痛“飞针”治面瘫
神奇穴位“点到病除”
针灸治病是“中国制造”,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这一技术。针法不仅可以治愈疾病,还可使人们免受药物和手术治疗的痛苦。在当天的演示会上,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扎在腹部上的“腹针”,还见识了扎在眼睛周围治病的“眼针”。
一位72岁的汪姓患者向大家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他40多天前突发面瘫,当时面部麻木、口眼歪斜,而现在却笑口常开,面瘫症状已经消失。汪大伯用自拍的图片重现了他的康复历程,而这一神奇转变得益于接受了广东省中医院陈全新教授的“飞针”治疗。因快速旋转进针而著称的“飞针”创始人陈全新在现场演示了他的绝活,观众们借助大屏幕得以见识了平时用肉眼看不到的“飞针”速度。
针灸的显著疗效还体现在穴位的选择上,专家当天还介绍了几个特殊的穴位。其中有个穴位叫“内麻点”,用一根小小的银针针刺这个穴位,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手术后疼痛这个老大难问题。据介绍,针刺“内麻点”不是新鲜事,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应用于外科开颅手术的麻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针刺“内麻点”现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科手术后的四肢疼痛,疗效显著,且比麻醉药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疗效同样明显的还有针刺“清喘穴”,哮喘病患者起病急,针刺这个穴位,1分钟内就可以止喘,有效率高达92%,给备受折磨的哮喘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灸法”的历史比“针法”还要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经验积累,现在那些古老的灸法还在沿用吗?演示会展现的不仅有许多创新的特色灸法,还有沿用至今、为老百姓们所熟知的“老面孔”——“天灸”。每年三伏天,“老广”们到医院贴药已经成为了一门必做的功课,去年广东省中医院的天灸贴药就迎来了30万群众,中医药的养生和保健功能以一种更为简便普及的方式深入人心。
石头可治病
手法治骨伤
石头也能用来治病,您可能没听过。观众们当天在会上就见识了能用来治病的特殊石头——砭石,因其非常稀有罕见,被誉为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石头。“砭石综合疗法”的创始人施安丽在现场展示了这些珍贵的、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形状各异的石头。一位70岁的程大伯告诉大家,他两年前患了帕金森病,经过施教授的砭术综合疗法治疗后,未曾服用西药,至今病情稳定,身体僵硬感减轻,现在仍在全国各地讲学。
在会上笔者还见到了一把可以贴上“中国制造”标签的医疗器具,它既不同于刀,也不同于针,而是结合了两者优点的特殊医疗器具——小针刀。1976年,朱汉章医生在行医的过程中发明了第一把小针刀,从针刀医学创立至今,30余年来不断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已形成了一套独立而科学的新医学体系。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骨性关节炎等多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疗效显著,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开放性手术创伤带来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演示会最后同台亮相的是现代著名的几大骨伤科流派大家,分别是罗金官、石仰山、林应强,他们凭借出神入化的一双手,治愈了许多骨伤疾病。同属于伤科派系,各派手法有何特色?几位大师在现场同时进行了手法演示,“罗氏正骨术”强调柔中带刚;而“林氏正骨理伤手法”强调瞬间爆发力,动作操作快捷,治疗时间仅仅几分钟,见效迅速。更令人称奇的是,林应强曾拜师精武门,而石仰山的曾祖父也是武林出身,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通伤科医术。可见中医的手法治疗和中国功夫紧密相关。
据介绍,这个别具特色的演示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广东省中医院等联合举办,以“传岐黄之道,扬中医之术;融百家所长,汇各派精髓”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