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为医改决策“护航”

中国医药报 2009-08-25

□文图/本报记者 白毅

在新医改全面启动的新形势下,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联合海南海虹医药信息有限公司、艾美仕医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首届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高峰论坛”8月14日在广西桂林市举行。以“深化药物信息利用,服务行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本届论坛上,百余位国内从事药物信息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就药物信息对药学事业创新发展的地位、作用进行了探讨,总结交流了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的最新成果,深入分析了全球医药市场变化对国内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影响。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少丽指出,此次论坛标志着国内药学信息化建设和药物信息研究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业内各界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及联合,共同努力探索药物信息研究由一般实践应用研究向系统理论研究深化,共同促使个体分散摸索向行业集成攻关转变。业内各界应共同推动这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医药信息行业乃至为医药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我国药学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药学信息化建设及药物信息研究利用工作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少丽秘书长指出,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大大加快了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推进药学信息化建设,加强药物信息研究利用工作,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和药学服务现代化,全面提升新药创制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必将惠及全民和全行业。

提高药物信息研究利用能力和水平,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可估量的。李少丽秘书长具体剖析其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新药创制实践效果看,正确的药物信息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制工作起点的引导作用,从而集成新药创制研究能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二是从医院药学服务实践看,加快药学信息化,建立医院临床药物信息利用系统框架和多维数据模型,开展在线服务,尤其对推动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促进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已经并正在产生着重大的积极影响;三是从医药产业发展实践看,药物信息一直为企业高度重视,对企业研发、生产、营销以及持续发展战略制订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而放眼未来,加强药物信息对药学服务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药物信息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医药专业人员的知识价值,最终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

与会人士认为,新医改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市场环境、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而药学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药学行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充分发挥药物信息在引导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特殊的服务保障效用,成为医药企业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不断提升市场预测能力、竞争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措施。

药物信息意义重大

取得成绩的同时面临挑战

李少丽秘书长谈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药学界以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药学专家,站在时代的制高点,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敏锐地提出了加强药物信息研究利用的倡议,积极推进药学信息化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思路,率先在国内推动开展了以医院药品数据、处方数据、不良反应数据等为主要内容的药物信息研究利用工作,创办并积极推进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处方网等药物信息平台的建设。此后,我国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全面兴起,不断深化,并广泛应用于药物科研、生产、储备、流通、使用、管理以及法规制度、价格政策研究等各个领域。一大批药物信息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应势而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统计技术相结合的药学信息化路径,在服务国家法规政策制订,促进药学服务模式转变,推进新药创制能力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在论坛主题报告中,李大魁教授简要回顾了他们积极探索医院用药信息工作的历程。李大魁教授介绍,作为药品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用药信息的种类包括购药信息(西药、中药、器械及耗材)和处方信息(整体信息和分组信息)。1986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ChinaMetric 项目骨干单位逐渐完成药品信息领域的药品编码(连续6版)、标准库(药名、规格、厂牌、价格、报销等)、编制中国医院用录入软件、数据自动监测软件(逐年更新)等的基本建设。在1989年,就已开始发表全国医院药品购入分析论文。1993年,提出并参与创建全国医药信息网,提供系统设计、全套工作软件(数据采集、整理加工、客户用报告生成)、市场开发、多项数据专项分析等服务。1996年,建立北京地区医院处方分析系统:完成了系统设计、工作网建立,全套工作软件(数据采集、整理加工、报告生成)和应用及市场开发工作,并已连续13年出版了年度和季度报告。目前,天津(2001年)、广州(2003年)、成都(2009年)等城市也已加入这一处方分析系统。

在医院用药信息的研究方面,陆续发表了相关论文和书籍20余篇。如1986年,《计算机药库管理中药品编码系统的设计》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发表,这也是我国第一篇有关药品编码的研究论文;1990年,《1987-1988国内医院购药信息分析》在《中国药房》发表,此后带动了一系列相关购药信息分析的文章出现(1992年,《1988-1990国内医院购药信息分析》在《中国新药杂志》上发表;1996年,《全国40家综合性大医院1988-1993购药信息分析》在《中国药房》发表);1999年,《中国与欧亚美7国和地区部分药品价格调查》在《中国药房》发表,探究了中国药到底贵不贵……这些研究为全方位地揭示医院患者药品的应用模式,发现用药过度、不足、滥用情况,以及为药品开发、进口、教育等决策提供了定量的数据,为医疗、医保和药政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与此同时,李大魁教授认为,虽然我国的药物信息研究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我国药品市场信息的特点,了解政治、文化、管理机制及区域差异对其的影响;要进一步以需求引导产品开发,剖析我国医药需求趋势、我国医药市场的多样性、决策者的思维方式以及用户单位决策过程;需要借鉴其他行业经验,识别我国信息产品质量问题的特殊性,建立信息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需要保持产业的集约化与细分的平衡;还要加强信息来源培育与建设,加强团队的整体精神、文化建设,以使获得的数据达到可靠性、可控性、完整性、规范性、及时性、连续性。

已成为决策有力支撑

药物信息对于国家政策研究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此,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史录文教授和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药物信息研究室曹秀堂研究员都有深切的体会。两位教授在会上都以研究实例进行了有力的佐证。

曹秀堂研究员在论坛上汇报了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以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为数据来源,对我国大中型医院药物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结果,这一研究探讨我国药品费用增长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药物科研、生产、储备、流通、使用以及政策研究部门提供了一些参考。

曹秀堂研究员介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型医院医疗费用所占医院业务收入的比例已高于药品费用,成为医疗总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药品费用仍处于相对上涨的态势。课题组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药品的价格、用量以及用药结构是影响药品费用的三个主要因素。自2005到2008年,我国药品的价格水平下降,对药费上涨起到了缓解作用。而用药结构的变化,成为我国大中型医院药品费用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分析表明,单纯的价格管制并不能进一步控制药品费用。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不论药品降价还是价格导向的招标采购,通过压缩价格控制药品费用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需要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来抑制药品总费用的增长,未来对于用药结构的监管与研究将成为重点。

曹秀堂研究员强调,解决“以药补医”必须注重医院药物利用的结构性调整,这是治本的措施。而有效引导医院用药结构调整,归根结底是个合理用药的问题,药物经济学评价手段、标准临床治疗路径与国家处方集的建立都是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的控制用药结构的有效手段。曹秀堂研究员表示,研究表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影响药品费用变化的三大因素具有系统的调控作用,是综合调控药品费用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因此,他认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可以综合性地改善药品费用构成,实现用药的经济性”。

史录文教授多年来从事药物信息的研究工作,也承担了许多国家重大研究课题,为相关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如2006年的价格指数研究,通过定量手段客观反映我国药品价格问题的现状,为药品定价机制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2008年的原研药与仿制药的价格差异研究,调查我国原研制药品和仿制药品的用量和金额分布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影响原研制药品和仿制药品用量和金额分布的因素。鉴于医药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的保证,史录文教授建议,在药物信息的决策分析研究中,要采用数据化的决策分析,保证手段和目标的一致性;各部门间要统一调研口径,方便荟萃分析;保持历史资料研究的延续性,使决策更具预见性。他强调,统一口径,扩大样本,提高数据的质量,促进信息公开,增强数据的可获得性,都是今后药物信息研究和利用工作中应该努力的目标。

短 评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天白

药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整个医药行业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度越来越高。然而,药物信息研究的开展在我国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如何充分发挥药物信息在促进药学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健康发展方面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业内人士深思。

目前,我国药物信息研究和利用的前行之路尚存在一些障碍有待逾越。比如,不少研究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指导实践应用的效用不强;不少相关机构单打独斗,缺少整体攻关意识等。就此,专家们表示,虽然当前我国开展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的机构和团体不少,但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的现状不仅造成了药物信息研究网络平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利用率低下,也带来了各种药物信息分析报告结论不一致甚至相悖的尴尬,影响了政府部门的有关决策。因此,加强各单位的统一协作,建立权威统一的药物信息发布和利用平台,以提高药物信息利用的水平和效率迫在眉睫。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者,中国药学会拥有国内第一个由政府批准建设的、国内最大的医药经济信息和药物信息服务平台——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如何按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挥优势服务监督;坚持鼓励创新服务发展;坚持民主办会服务会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会思路,积极实践“服务国家和行业”的根本宗旨,为全国药学工作者打造各种平台,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此次他们率先力行,联合国内外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的权威单位搭建起这一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共同努力促使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工作由个体分散摸索向行业集成攻关转变。因为他们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也衷心地希望,全国药物信息研究与利用的有关机构和团体,都能够携起手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努力为国家政策制订、药学学术科研、医院药事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医药产业发展等工作提供科学、可靠、优质的信息服务保障。

相关链接:

国内首个由政府批准建设的医药经济信息和药物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1993年,卫生部正式批复中国药学会建立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并批准在全国主要城市重点医院开展布网工作,负责采集和分析医院用药数据。同年9月,中国药学会召开了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成立大会,卫生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的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都亲临成立大会,对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期望。1995年,卫生部又下发通知,将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工作纳入国家药政管理工作,并进一步明确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负责承办。

16年来,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的直接关怀与指导下,在全国各地方药学会、各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药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整合了多方面资源,由最初的北京地区部分医院入网起步,发展到目前已成为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涵盖部级、省级、市级、县级、行业、军队(武警)、大型民营医院等7大类型700家网员单位的大型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拥有16年医院用药连续数据的最大的数据库,统计样本占全国医院用药的1/4。自主开发了国内最先进的数据校对处理系统、检索系统和标库,具备提供各种调研、咨询专项信息检索与服务功能。目前,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覆盖面最广的大型医药信息服务平台,也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主要医药信息来源之一。

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国家和行业”为宗旨,以“服务药学科技、服务医药行业、服务政府监管、服务社会经济”为使命。16年来,在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地标转国标、淘汰药、招标药目录等方面为政府提供了数据依据。去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药物政策研究、国家“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筛选与评价研究”、WHO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新基本药物目录、发改委基本药品价格调研等国家重大政策和专项研究的数据保障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采用WHO药品编码分类方法开发了《中国医院药品商情》等信息产品,发布统计分析报告文字版万余份,电子版500余份,为医院科研提供数据千余份,为医院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研究、用药总量控制、招标采购等作了大量分析,为医药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防止重复投资提供了指导,也有力提升了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