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60年复兴路
中国中医药报 2009-09-24
“回顾这一个甲子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红线,那就是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怀和重视。什么时候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什么时候中医药事业就发展得好。”——原国家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田景福
本报记者 徐雪莉
60年春华秋实。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中医药在过去的60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古老的中医药在新中国明媚的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原国家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田景福在采访中一直强调:“回顾这一个甲子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红线,那就是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怀和重视。什么时候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什么时候中医药事业就发展得好。”
新中国建立为中医药复兴吹响号角
人民公社时期,数以万计的“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赤脚医生”,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发中草药效能,发挥中医药特长,开创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新局面。
中医中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完整思想体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溶于中华民族血液当中,代代传承。
然而,明末清初之后,西方文化逐渐东传。中医初遇西医,被当作阻碍科学化的堡垒,受到近代一些文化名人的不正确指责。1912年北洋政府决定不发展中医教育,1929年国民党政府开始有组织地取消中医。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医逐渐走向衰败,尽管还有50余万从业人员,已是风雨飘摇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1951年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决议指出卫生防疫工作的三大原则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充分肯定了中医中药的实践价值和重要作用。
1953年至1954年,全国各省区先后召开中医代表会议或座谈会,着重讨论组织和发挥中医力量、整理中医学术著作及中医进修问题。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1956年,中央决定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各建一所中医大学,全国先后开办了6个西医学习中医的高级学习班,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毛泽东号召下,人民公社时期我国成功探索出一个依靠群众、以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数以万计的“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赤脚医生”,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发中草药效能,发挥中医药特长,开创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新局面。在基层,在群众中,在一线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再次焕发青春。针刺麻醉获得成功,引燃世界针灸热、中医热,也是继“乒乓外交”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力军。
“文革”期间,中医药事业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严重冲击,中医药界大幅减员,大量珍贵文献被毁坏,中医药学面临着失落的危险。
改革开放带来中医药事业的春天
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从管理体制上改变了中医药从属于西医药的地位,结束了中医和中药分割管理的局面,走上中医药自主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的春风令中医药界万象更新。197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的文件,这就是改变中医命运的中共中央56号文件。邓小平批示说:“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中医药界从“文革”的阴霾中逐渐复苏。
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年的衡阳会议重新唱响“保持中医特色”的主旋律。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1988年机构改革中又将中医中药结合在一起,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管理体制上改变了中医药从属于西医药的地位,结束了中医和中药分割管理的局面,走上了中医药自主发展道路,呈现出一派振兴和发展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全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开始陆续招收中西医结合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生,197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举办了中医研究生班,这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后第一批入学的中医学研究生。1979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后改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最大的全国性中医药学术团体。我国还开展了具有中医学特色的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
2003年SARS疫情突袭,中医药显示出独到优势,与西医同心协力战胜非典的表现令世界刮目相看。在“十一五”计划期间,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一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献得到挖掘和整理,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初步形成,中医药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医药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中医药立法列入日程,24个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层次进一步提升。
少数人叫嚣“取消中医”的闹剧谢幕后,中医药获得社会更广泛的热爱和支持。2008年,国家有关部委安排中医药专项资金达35亿元,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中医药文化建设资金3100万元。为期3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从2007年开始走遍大江南北。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医药事业
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对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意义重大。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意义重大。6月,我国政府部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国医大师”评选表彰活动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项项喜讯传来,充分证明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怀和支持。旧中国“全盘西化、废除旧医”的逆流没能打垮中医,建国初片面压制“改造”的思潮没能扼杀中医,文革的歧视、打击没能埋没中医,历史证明“取消中医”的闹剧必将失败,我们看到的,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医药事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追往思今,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来的时刻,我们看到中医的沧桑巨变,也对共产党正确的中医政策所引领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说。回顾60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一如既往的重视和扶持,一代代岐黄英才不懈的努力和付出,社会各界长期的关切和支持,从而营造出关心、保护、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环境,保证中医药事业之树枝繁叶茂,代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