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医药阵地 奋勉前进

中国中医药报 2009-09-24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世界通用医学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医的处境十分尴尬和艰难,“内忧外患”兼而有之。困境中孕育着生机,艰难里蕴涵着突破。中医的发展前途依然是光明的,关键是要做到如下几个坚持: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坚持中医必须姓中;坚持千方百计提高中医疗效,疗效是中医的生命之本;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四诊辨证”、“八纲用药”;坚持中医现代化,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武装中医;坚持中医自救的理念;坚持走自己的路线;坚持围绕中医理论技术创新研究新课题,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国医大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李玉奇

近现代中医的发展历程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学是人们在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自然医学科学,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灿烂的篇章。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追溯中医文化的渊源,可能早在周、秦时期,先辈就提出了诸如天人合一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有机整体这一唯物史观,并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致疾,衍生六淫病因理论、阴阳平衡理论、四诊辨证理论、情志病因理论、药物归经理论、内外同治理论,六经辨证理论等等,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是一门纯自然的应用科学。《黄帝内经》的伟大精神,在于它反对迷信,排除教义干扰,可见它不在“十三经”之列,这是因为“十三经”以皇权文化为背景,为政治服务,而《黄帝内经》由乡土文化哺育而成且远离宦海。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化来到中国后,猛烈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两种文化之争,贯穿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传统医学岌岌可危。西方文化很快占领中国医药市场,夺走中医自由王国的地位,登上了上层建筑舞台。现代通用医学逐渐对中医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实行一场“和平演变”,从此中医处境十分尴尬。

1929年国民党政府通过余云岫等所谓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障碍案”。认为中医是巫医,想取之而后快,当时在全国中医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声讨和唾弃。“树欲静而风不止”,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废止中医法案,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反对下而作罢。

即使在西方医学咄咄逼人的逆境形势下,老一辈依然固守城池,坚持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能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博得患者的信仰,门庭若市,不减当日的威望,令西方医学刮目相看。“两军”对峙半个世纪,结果谁也没战胜谁!

“凡是存在就是合理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历经几千载,饱受风霜和劫难,她之所以经久不衰、屹立于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药之林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确切的疗效是中医生命之本。

新中国成立不久,原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主要领导也竭力反对中医,提出封建社会与封建医的谬论,掀起反中医运动。我在《健康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进行了批驳。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十年动乱浩劫突然来临,令人愤慨的是,有的地区和单位,包括院校和附属医院竟然把中医老一辈打入牛鬼蛇神的行列,轮番批斗。把这些老人折磨得死去活来,昨日的恩师一夜变成敌对分子,令人难以置信。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程,纵然历史不断地变迁,老一辈含辛茹苦、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一线。弹指一挥间,他们白了少年头,始终坚守中医这块阵地,谈何容易。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60年来中医事业的发展道路虽然崎岖,但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保护中医和发展中医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医界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毛泽东在批判教条主义时,提出要学习和研究中医。指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一语定乾坤,我们把这一伟大指示解读为“继承一发扬一整理一提高”,将此作为中医药的政策来贯彻执行。随后中央又提出中西医并重,并将中医纳入宪法保护。1955年前后,全国各省市陆续建起中医院,邀请名老中医来建设中医这个“家”,组织中医进入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科,此后各省市又陆续办起中医院校,培养新一代的中医人才,使得中医后继有人,全国中医界一片欢欣鼓舞。

1982年召开的衡阳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分析了中医的现状,明确提出:突出中医特色,是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此后又召开成都中医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工作的领导。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全国遴选500名老中医带高徒,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药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07年3月,国务院成立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自担任组长。2007年5月16日,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研究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对此,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针对影响和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各地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2008年启动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项目,将中医药事业推向巅峰。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针政策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充分借鉴和吸纳了近年来各地在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探索创新的有益经验。

凝聚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共同智慧《若干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表明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

2009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评选出的首届30位国医大师进行表彰。

抚今忆昔,如今有些省市的中医院校鼓励并奖励中医老一辈倾囊传授他们的宝贵经验,使之不被湮没,并教育下一代尊师重教,将中医更好地传承下去。新老一代精诚合作,使得中医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涌现出一批既学到了中医的传统理论,又通晓现代医学,掌握两套本领的“新生代”。他们可以用外语讲授中医课程,参加国际会议,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宣传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当代中医事业的中流砥柱。

不可忽视的是中医高等教育问题。有些教师在讲授临床课时没有考虑到中医的特殊性,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往往犯了教条主义错误,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学到理论知识,没有学到老师的临床经验,故而这一代人到了临床以后,常常自觉囊中空虚,缺乏向疾病展开斗争的本领。

必须表明一点:现代通用医学把各国原有医学称为“替代医学”,这是中国原有医学所不能承认的。科学无新旧之分,中西医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