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孟河医派

中国中医药报 2009-12-07

本报记者 常宇

编者按: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环节。《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并提出“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

常州孟河医派在一批仁人志士的努力下,尽管逃脱了消亡的命运,得以流传下来,但目前的发展状况仍不容乐观。拯救与传承,不仅是摆在孟河医派传承学会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当前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工作的第一主题。

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作为一个地方流派,明末清初曾久负盛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流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所幸没有像一些学派萎缩消失,因为顾书华、巢伯舫、席德治等人创办的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为其找到了家园。

孟河医派曾光耀百年

常州孟河医派发源于常州孟河镇一带,至今400年历史。学派内外妇儿各科齐备,名医辈出,影响远播全国及海外。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医派贯吴中”的美誉。据载清朝咸丰年间,来孟河求医者不仅有周边的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的群众,远至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求医者也纷至沓来,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孟河小镇开设了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孟河医门之盛况。

晚清孟河医派共有费、马、丁、巢四大家。相互都有师承、姻缘关系。费家代表费伯雄驰誉江南,道光年间两度应诏入宫,获道光皇帝御赐匾额“是活国手”。马家代表马培之以“脉理精细、能述病源”著称,被慈禧太后推为“外来医生以马培之为最”。巢家以擅长内外两科著称,代表医家巢崇山“刀圭之术尤为独到,应验如神”。丁氏家族丁甘仁则用药轻灵,屡起沉疴,且乐善好施,名震四海,曾获孙中山“博施济众”匾额。

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共计30届,门人900名,桃李满天下,且至今师承者众多。近现代医学东进,现代医学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中医则不断受到排挤、打压,甚至取缔。众多中医世家流派失传,而孟河医派能薪火相传、原汁原味流传下来,主要归功于丁甘仁先生创办了现代化的中医学校,他以“学生+弟子”的形式培养了一大批丁门传人,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我国中医各科的著名大家。

抢救孟河刻不容缓

现今丁甘仁嫡传弟子陆续谢世,健在的也均在80岁以上。“老先生们是传承孟河丁门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宝贵财富,继承工作迫在眉睫!”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会长顾书华说。

作为常州善美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顾书华在长期研究西药过程中,发现西药治疗某些疑难病疗效不理想,“发展现代药物的同时不能丢了传统中医药宝库!”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泌尿外科鼻祖、中科院院士吴阶平告诫顾书华。

事实上,当2007年顾书华成为87岁的著名中医巢伯舫和86岁席德治的弟子时,两位老人家都提到了对孟河医派失传的担忧。顾书华调查走访发现,曾经在册的869名孟河医派丁门传人中,目前只有20多位健在。期间老先生陆续病逝更让顾书华痛心惋惜,“这些医人尽得孟河之医道,可谓临证传承之国宝,尽快把他们组织起来,传带后人,不能让孟河医派衰落甚至消亡。”顾书华下定决心,创办了孟河医派传承学会这一民间的非营利性质的组织。

将孟河医派再传100年

学会成立之初,提出了“再培养1000名学生,将孟河医派再传100年”的目标。

临证传承始终是学会的中心工作。中医自古以来多为师承,这是中医自身特点决定的,不管是什么学派,最终必须落实到临证上。“经验至上,临证至要”。老专家们都有五六十年的经验,而且直接来源于孟河丁门的临证风格和自己多年的体悟,均在临证上忠秉师术,各有所长,巧解难疾,屡起沉疴,致求医者不绝,这是珍贵的财富。

目前,学会在孟河医派发祥地常州市的12家医院、卫生院中挑选出11名中医师请丁氏嫡传弟子进行带教,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出版通讯是学会的又一重要工作。学会秘书长张高炯说,丁氏后学遍布海内外,办好这份学会通讯,可以有效地组织海内外会员,加强学术交流和联系。考虑到会员很多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所以通讯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简洁实用。现在已经出刊33期,得到了广大会员的认可,来稿越来越多,还被一些报纸转载。

征集医案为传承做好铺垫。学会近年来广征前辈经验和医案,相继收纳了丁济万膏方医案原稿、解放前上海中医学院原版12本教材、程门雪大师《藏心方歌诀选粹》原稿等,弥足珍贵。

学会不仅仅采取传统师带徒的方式,还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达成了筹办孟河医派传承书院的办学协议,探索院校制和师承制结合的教育模式,让孟河医派永续传承。近日学会还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青海路门诊部成立了孟河医派传承席德治、石仰山名医工作室,成为学会的中医临床基地。

为孟河医学找到家园

学会自成立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人纷纷来电来函询问。一年来,学会从108名会员扩大到190余名会员。不少老先生不仅自己入会,还动员其弟子入会。其中,有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丁甘仁早期高足严苍山之子严世芸,著名肝病专家、丁济万弟子张云鹏,著名肾病专家叶景华等。

学会会员、纽约中医学院院长陈业孟等一批孟河医派传人身在海外传播中医药。台北周慧仙曾是丁氏上海中医学院第九届毕业生,欣然同意成为学会名誉会员,并向学会赠“医案选辑”。周慧仙及其夫韩奇逢是名扬中外的乌鸡白凤丸之创始人。

尤其感人的是,不少年过八旬的丁氏弟子以学会为家,不仅每次会议拄杖出席,甚至坐轮椅赴会,且积极向学会提供优秀医案。在带教传后上,老先生们表示,不管是师带徒式带学生,还是到大学讲座带教,他们都不计报酬。最重要的是尽快把临证经验传下去,造福百姓。

张高炯说,目前学会的这些孟河医派传人涉及内、妇、儿、针灸、伤、外等各科,学会把会员之间的师承关系做成一个《师从图》,理清孟河医派的传承脉络。

学会会长顾书华表示,愿意从自己公司里拿出400万元经费,用于支持学会的传承发展工作,并修建丁甘仁祖师的故居,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传统中医的抢救和传承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他呼吁社会各界也能支持和关心孟河医派的传承和发展,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

他希望将学会办成一个真正抢救和传承孟河医派的大本营,一个和睦的、孟河医派弟子及热心传承的仁人志士的大家庭。

德籍英国学者蒋熙德教授还专门来到常州,就开展国际孟河医派的教育和推广工作提出许多设想,他说,希望用自己的毕生精力致力于孟河医派的研究和国际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