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出台意见加快中医事业发展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2-26
考核综合医院西医科室中医处方量、中药消费量,药监部门要扶持中药院内制剂研发
本报讯 (记者郑访江 通讯员赵丽萍)甘肃省平凉市政府近日印发《关于加快中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中医行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研与开发,重视农村中医工作,增加中医投入,全力扶持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使中医药在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好作用,让中医药服务惠及广大群众百姓。
《意见》提出该市中医药发展的基本目标:经过努力,在全市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医事业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科学管理中医药工作。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改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梯队基本形成,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
《意见》明确六项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中医行业管理,依法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法律规定,将中医药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严厉打击非法中医医疗活动,规范中医医疗秩序,采取有效措施,为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依法推动中医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中西医)医疗机构。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中医科室建设并提供中医药服务。综合医院要在门诊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医科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5%;建立西医科室与中医科室的协作机制,西医科室考核中医处方量、中药消费量、中医保健康复人次等;常用中药饮片品种不少于400种。加大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改善医疗条件。各中医医院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0%,住院中医药治疗率达到60%。推进名院名科建设。到2011年底,使全市各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建成1~2所市级重点中医医院,5~7个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和25个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倡导中医“治未病”。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完善各级医疗单位在职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开展“中医学经典和西医学中医”活动。鼓励老中医药人员带徒授业。积极开展“平凉市名中医”评选和乡村名中医评选工作。
四是加强中医药科研与开发,推动中医药科技进步。整合中医药科研力量,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各级科技部门要设立并逐年增加中药现代化和创新药物专项资助经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对中医医疗机构制剂室建设和中药制剂的研制、使用与开发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为院内针对专科(专病)开发、研制的丹、散、丸、膏等专药使用创造条件。
五是加强农村中医工作,推动基层中医事业发展。各县(区)要积极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争取立项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落实县有中医院、乡有中医科、村有中药柜的要求,强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中医药服务功能。在全市农村推广至少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是增加中医投入,加快中医事业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设立并将中医专项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逐年增加。要制定和完善中医药技术服务价格政策,落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卫生厅出台的9条优惠措施,落实新农合中中医药住院起付线降低20%,报销比例提高10%的政策。
《意见》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把中医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把中医事业发展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解决中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对中医事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解决忽视甚至偏废中医发展的问题,加强对中医工作的行业管理,进一步理顺中医管理体制。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都要设立中医管理机构,并确定专人管理中医工作,以切实促进全市中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平凉市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乡,中医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截止2009年底,全市有县级中医医疗机构8家,中医药从业人员1124人,中医病床1530张。有70%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有85%的村医能提供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