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玉树伤员 中医骨伤优势凸显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4-26
本报记者 高新军 郑访江 通讯员 罗克龙
“能用中医,不用西医;能吃中药,不吃西药;能保守治疗,不做手术。”这是甘肃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维忠给收治玉树地震伤员的甘肃省中医院所作的指示。该院院长李盛华告诉本院职工,“我们一定要用事实来证明,中医骨伤优势明显,中医药完全有能力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月15日晚上,35名地震伤病员陆续入院,李盛华要求以副院长赵继荣为组长的医疗救治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力救治伤病员。经过一夜诊查,赵继荣认为,有10位重伤员必须先施行手术,再使用中医药方法;22人可通过保守治疗,避免手术;而另外3例重症病人情况较复杂,会诊的西医专家也为之犯难。
手法复位救治复杂骨折见奇效
67岁的尕玛旺多入院时由于肝脾挫裂、骨盆骨折、髋臼骨折、腰椎横突骨折、全身软组织严重损伤而导致失血性休克,情况危急。如果立即进行手术,骨盆骨折手术的大出血量及病人肝脾的损伤可能会导致他失血过多而下不了手术台。西医骨外科专家表示,只能先常规补液,择期手术。
赵继荣认为,目前病人情况危重,必须先转到ICU(重症监护室)急救治疗,密切观察,同时使用中医手法复位髋骨移位,再行下肢牵引。
尕玛旺多家里有亲人在地震中遇难,如今祖孙三代同住一个病房,儿媳和孙子无论如何都不愿与他分开。由于语言不通,医护人员无法与之解释。细心的医院党委书记妥建福发现一个叫扎西兰周的藏族伤员汉话讲得不错,沟通能力强,就告诉他尕玛旺多的病情,希望他能做通尕玛旺多家人的思想工作。
在扎西耐心细致地解释下,尕玛旺多的家人终于相信了医院,相信了医护人员,同意尕玛旺多进入ICU治疗。
于是,赵继荣对尕玛旺多施行中医手法复位,并用消定膏、杜仲腰痛丸等院内制剂外敷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后,病人由于挤压伤产生的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也逐渐消失。目前,尕玛旺多状态平稳,还能双手合十说“谢谢”。家人看到他病情好转,对赵继荣和医护人员千恩万谢。
“中期我们再采用强筋健骨的方法促进骨折愈合,后期康复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为主。大概有6~8周时间,尕玛旺多就可以出院了!”赵继荣告诉记者。
动静结合治小腿骨折优势尽显
另一个叫布羊的22岁小伙子情况很糟糕。他在地震中左下肢胫腓骨骨折,被救出后,他自己感觉“腿要掉了一样”,于是用布把小腿紧紧地包裹。送到甘肃省中医院时,皮肤严重损伤,大面积坏死,同时伴有右小腿挤压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西医治疗胫腓骨骨折一般都是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这种方法会破坏骨膜和周围解剖结构,骨头生长很慢,而骨折愈合后还要取出钢板,造成二次创伤。”赵继荣解释,“这位病人由于皮肤坏死,目前无手术条件,至少需要2周时间,等皮肤恢复后才能做手术。”
但病情不等人,眼看病人如此痛苦,又怎能让他再等?“中医药针对这种情况有独到的优势。”赵继荣给布羊内服活血化瘀的中药损伤散和消肿止痛合剂,湿敷陇中伤科洁肤液,消炎抗感染,促进皮肤恢复。
三四天后,布羊腿上的肿胀消退了,皮肤水疱也没了,创口也开始修复。赵继荣抓住时机,给布羊进行手法复位,并用小夹板外固定。4月22日,布羊入院第8天,记者看到他精神很好,小腿皮肤已基本恢复。“两次拍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赵继荣说。
“西医的复位是切开复位,更重视解剖结构,而中医讲功能复位,主张筋骨并重、动静结合,要求病人在外固定的情况下适量运动。由于中医手法复位不破坏骨折周围结构,骨折愈合较快。”赵继荣给记者讲述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特点,“中医认为,骨头需要静,肌肉、软组织需要动,因此通过外固定让骨头静养,而让踝关节运动促进功能锻炼,同时进行肌肉等张训练,帮助以后的功能恢复。”
颅脑损伤针灸一次见效
15床是位40多岁的藏族女伤员。入院时由于颅脑损伤导致弥漫性血肿,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一般来说颅脑内弥漫性血肿没有特效疗法,只能服用维生素、输液、静养。“而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颅内弥漫性血肿,优势明显。”
赵继荣给这位病人服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头痛逐瘀汤等中药,同时配合针刺疏通经络,以艾灸温经通络止痛,促进组织修复。“颅脑损伤往往会使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缺氧,从而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针灸一次,症状就明显减轻。”赵继荣介绍。通过连日来的中药和针灸治疗,这位女病人已能下地活动,生命体征平稳,全身软组织损伤也大为好转。
“我现在很好!”、“谢谢!”她激动地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表达自己的心情。
北京协和医院派往兰州协助救治地震伤员的专家在了解甘肃省中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这三例伤员的情况后,连连赞叹,并对中医骨伤治疗表示佩服。
“中医骨伤治法有其优势,但对于一些急危重症,还需用西医抢救,待病情平稳时再施以中医药手法等治疗,效果好于单一的治疗。”赵继荣强调,“使用中医还是西医,要根据病情需要。但对于复合损伤,中医药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