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展中医药产业设想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5-12
□ 蔡光先 葛金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独创的瑰宝,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药理论、诊疗技术、防治方法和防治药物。随着当今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国内外有着稳定和广阔前景的市场需求。目前湖南省中药种植规模达410万亩,年产中药材1.7万吨,产值120亿元;1/3中药材进行提取和深加工,产值达160亿元;中成药产值80亿元;中药物流50亿元;中医药医疗保健及相关产业产值达90亿元,合计达500亿元。按照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湖南省大中医药产业将达到1005亿元。
为保持湖南省中医药产业15%的增幅,成为过1000亿元的大产业,笔者认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中医药产业结构,将中药种养业作为农牧水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中药工业,扶植和培育中药大企业、大品牌,建立中药产业群;以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为龙头,辐射并带动全省健康产业;发展发挥湖南省文化大省的优势,着力打造湖南省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产学研一体,解决制约湖南省中医药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资源,构筑平台,全面提升我省中医药科研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现代物流基地,构筑中药营销“大网络”,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系。
优化区域布局,建立中药产业集群
加快兼并重组,构筑中药大企业。重点支持九芝堂、株洲千金、紫光古汉、正清集团等行业龙头整合资源,打造年产值过100亿元的现代中药产业“旗舰”1到2个;支持汉森、恒生、泰尔等一批企业迅速发展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品牌优势和跨国经营潜力的年产值过10亿元的大型中药企业5个左右;支持春光九汇等10个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通过上市融资等渠道,进一步增强其在专业领域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年产值过5亿元。
培育中药品牌群,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古汉养生精、六味地黄丸、驴胶补血颗粒、补肾益寿片等产品培育补益品牌群,实现产值50亿元;依托千金片(胶囊),抗宫炎片、百艾洗液、妇康宝等产品培育妇科药品牌群,实现产值50亿元;依托灯盏花素冻干粉针、银杏叶胶囊、血络通胶囊等产品培育心脑血管用药品牌群,实现产值30亿元;依托乙肝宁冲剂、九味肝泰、肝复乐胶囊等产品培育抗肝病品牌群,实现产值30亿元;依托汉森四磨汤、猴头健胃灵、胃肠健胶囊等产品培育消化系统用药品牌,实现产值30亿元。
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中药制造大基地。构建以中成药工业为主体,以中药种植、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工业为上游,以制药机械装备、药包材制造业为配套,以保健品、化妆品等相关产品为延伸,集种植、初加工、深加工、综合利用为一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中药“大产地”、“大基地”。
加快建立以浏阳生物医药园为核心区,长株潭和怀化“湖南湘西中药谷”为拓展区,辐射全省其他地区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核心区是基地的科研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产业集聚中心、金融投资中心、商业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拓展区在功能上与核心区配套,重点发展中药材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制造和中药材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等。
产学研一体化,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品牌、关键技术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团队。发挥企业主体创新能力,引导我省制药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开展深入合作,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升级,应用先进技术解决制约中药品种做大做强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整合优势资源,构筑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整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九芝堂、株洲千金、浏阳生物园等大企业集团和科技园区,建立和完善支撑中药产业化、现代化的研发体系,提高我省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建设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性技术研究平台、中药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中药GLP实验室、中药标准研究中心、中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心、中药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打造现代物流基地
以龙头医药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大型物流企业、药材交易市场为重要支撑,构建全省医药商贸物流体系,支撑和拉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依托长沙双鹤、国药控股湖南公司、全洲医药物流、博瑞新特药、双舟、常德德源等企业建立覆盖全国物流配送网络,构建医药批发物流“大商业”;依托老百姓、芝林、养天和、千金等连锁企业,建立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和全省市县乡镇零售销售网点,构建医药零售连锁“大网络”;依托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立集药材交易、仓储物流配送、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于一体中南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中心,构建道地药材交易“大市场”。
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龙头,辐射全省
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龙头,联合湖南中医药研究院、湖南省中医院、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所以及全省条件较好市州10家中医院,以特色优势医疗保健技术为载体,带动全省各市县乡镇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医疗保健工作。以紫光古汉、九芝堂、颐而康等企业为龙头,带动全省中医药保健产业的迅速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改善投融资体系
改善中药产业发展软环境,开辟外来投资“绿色通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中药产业化开发投融资体系,促进中药企业的上市融资,省发改委已与深交所有多次的接触。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湖南中药走向国际。
培育人才队伍,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加大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在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中医药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中医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鼓励各类企业和中医药院校加快培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积极引进优秀生物医药科技人才,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开发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仲景祠、马王堆出土医学,株洲炎帝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娄底龙山药王庙及休闲按摩精品屋等一批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尽快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