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承形式应多样化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7-08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经方论坛暨经方应用高级研修班。其间,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医经典学习和传承氛围,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的经方师承是以临床、网络、沙龙及面授等多种形式出现的。这极有利于形成一定规模的经典经方学习群,使大家能够即时与名师研讨交流对仲景经方的研究与实践,学用经方的经验体会。笔者认为,这种经典传承形式的多样化是值得推广的。
众所周知,中医要生存、发展和振兴,疗效是关键。而中医要想提升疗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继承经典,反复实践、领悟经典。特别是要学好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掌握六经辨证的精髓,会用经方治病。近年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提倡“读经典,做临床”,这里的“读经典”是做好临床的根基,而师承名医就是继承经典的一个良好学习途径。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师承教育是传承各家学术思想的重要形式,也是形成流派的重要因素,没有广泛的临床,没有名师指点,是很难体会到个中奥妙的。而这种传承过去通常是以跟师临证,个别指导,耳濡目染,口授心传的模式,虽然也能达到善续名师智慧和学脉的目的,但毕竟传承范围过窄,接受师承的人员有限,不利于普及名家的学术思想和辨治经验,不利于大量培养中医人才。
笔者建议利用现代的一切传媒手段,如互联网、举办沙龙及定期面授等多种形式来传承,让名师的理论特色、临床感悟、经验教训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参悟能通过一个开放的平台,向大众传播。不仅可以惠及很大一部分热爱中医事业,立志苦读经典,渴望提高中医临证辨治水平的人,也可以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和普通群众了解真正的中医理论与文化。
如果各位名家都能采取这种形式,建立起一系列良好的传承与对话的平台,使众多后学不论跟师与否,距离多远,都能时时与名师接触、交流、释疑解惑,那么对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必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