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柜台方”重现走进百姓心坎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9-03
吴潇湘
头疼脑热等小毛病犯了,去医院挂号开方还是去药店购买中成药?如今,上海市民有了新选择——中药饮片“柜台方”。32个经典“柜台方”重现药店,让申城百姓在切身体会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益处时,也使中医药走进了他们的心坎里。
“柜台方”,即患者无须挂号开处方,直接到定点药店购买现场调配的对症中药饮片。“柜台方”历史悠久,后由于各种原因一度沉匿。此次上海推出的方子均是从医书名方、经验处方、老字号药店“堂簿”中精挑细选而来,并经国医大师颜德馨等名中医反复筛选、甄别、审定,药监部门严格监管,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较中成药而言,“柜台方”作为千年来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汤剂形式,不仅具有起效较快、疗效显著等优点,而且价廉,一般每副药不超过5元。更重要的是,“柜台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适合上海当地的地域和气候特征,符合当地人的用药习惯,深得上海市民人心。
比如,重新亮相的“柜台方”,不仅让老辈人再遇过去耳熟能详的吊筋药、下乳汤等方,也让当地百姓用上疰夏方、冻疮方、鹅掌风方等因江南地区冬季阴冷、夏季湿热而易发的常见单纯性疾病处方。其中的甲肝预防方,更是对上海曾经爆发甲肝大流行经验的总结。
近来,各地推广如中医进社区、坐堂医合法化等中医服务基层的种种举措,满足了老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柜台方”的重现,让中医药服务基层又多了一个“实招”。在当前深化医改的背景下,其缓解群众看病难、吃药贵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上海此举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同时,普及了中医药文化,让更多老百姓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益处和魅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是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上海推出“柜台方”,事情虽小,却意味深远,给各地从满足群众需求的视角发展中医药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