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小屋”新颖惠民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0-13
□ 胡文颖 李宏印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上海市闸北区开展的以“健康教育小屋”为载体的社区健康教育新模式在当地受到群众广泛赞誉。其中,芷江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小屋”在区卫生系统新一轮“名医生、名学科、名项目”评选中被评为重点项目,还获得了“上海市卫生系统迎世博服务品牌奖”。
一个“小屋”缘何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来,该区的“健康教育小屋”与别处迥然不同,不仅活动方式新颖、实在,而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笔者曾在不少社区也见到过类似的“小屋”,有的虽然装修良好,但却因为活动单一而门可罗雀;有的虽然人声鼎沸,但却烟雾缭绕,棋牌之声乱耳,失去了举办的初衷;还有的竟因管理不善而破败不堪,不得不关门了事。
究其原因,不外乎在管理和活动形式、内容方面出了问题。而上海社区的做法,恰恰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比如,在活动方式上,“小屋”强调要采取“被社区居民认可和乐于接受的新服务模式”,如将健康教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为附近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测血压、称体重以及阅读报纸、杂志服务;请“老病号”担当编外“健康教育辅导员”;成立社区常见病防治自我管理小组;甚至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等,让人耳目一新。
据介绍,芷江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小屋”是由临街面的房屋重新装修改建而成,室内完全按中医药文化氛围布置,古色古香,不仅传播了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而且在社区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科学、拥有健康、享受生活”的氛围,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小屋的管理上,该区也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定期考核,并不断改进。因此,才使“小屋”这颗幼苗茁壮成长,并在闸北区遍地开花,生机盎然。
健康教育是保护百姓健康“关口”前移的重要保障。如何创新其方式,丰富其内涵,使百姓乐于接受和运用,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实践。上海市闸北区的做法无疑值得我们深思、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