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设备:传统与现代如何对接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0-22

本报记者 高新军

提起中医,很多人会想到“三根指头、一个枕头”再加“一根针、一把草”。谈到诊疗设备,人们往往认为是西医的东西。然而,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中医药也需创新发展,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技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由此诞生出现代中医诊疗设备。

随着中医诊疗设备逐渐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今年上半年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意见》。一项调查表明,2007年~2009年,中医诊疗设备总销量提高了2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抽查结果显示,平均每家医院配备近20种该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全国生产中医诊疗设备的企业有500余家。中医诊疗设备该如何良性发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论坛上指出,发展中医诊疗设备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要以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为导向,要以发挥市场机制为导向。专家们表示,只有将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和理念相对接,才能让中医诊疗设备实现跨越式发展。

需求是根本

中医诊疗设备要突出实用性、方便性

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是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医诊疗设备的开发、生产和推广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体现实用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介绍,现代中医诊疗设备源自1934年唐氏研制的首台电子管电针仪,随后几十年,脉络诊断仪、电针仪、灸疗仪、磁疗仪、脉诊仪、舌诊仪等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诊疗设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北京某公司研制的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只需输入患者的病症和当前时间,就能显示按照子午流注计算出的治疗穴位,并通过治疗端子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低频治疗,还能查询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医生。子午流注治疗开穴治疗法已进入医保,更多人因此受益。

诊疗设备为临床服务,因此,开发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要围绕中医临床需求,结合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疾病治疗难点解决、慢病调养康复等,丰富中医诊疗手段、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广东省中医院目前配备了2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中医诊疗设备,并在临床得到100%应用。该院副院长杨志敏表示,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对促进医院中医特色形成,丰富中医治疗手段,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扩大专科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展中医诊疗设备要围绕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发挥创伤少、使用方便、效果确切等特点,利用原创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使中医诊疗设备成为中医药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在上海世博会上被称为“中医机器人”的中医数字化四诊仪将中医诊断理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该仪器集成物理学、数学、材料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前沿技术,包括舌象、面象、脉象、问诊、四诊合参智能算法五个子系统,能模拟传统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式,实现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客观化、智能化,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原创性,目前已有不少单位表达了采购意向。

特色是关键

中医诊疗设备必须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诊疗设备从传统中医器具发展而来,发展中医诊疗设备就是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方法与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不断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坚持中医特色优势是重要的立足点。

中医诊疗设备的核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因此强化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加强中医诊疗设备的医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应用物理学、信息学、数学等现代科技理论知识和技术,才能不断提高中医诊疗设备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

“中医诊疗设备必须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按摩科主任刘长信强调,“要真正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设计、创造,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使用。”他认为,要把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诸多特色通过仪器体现出来,服务于患者。

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并无矛盾,刘长信认为,关键是如何使中性的现代科学技术变成有中医属性、有中医特色的仪器。他说,目前有不少仪器是用声、光、电、磁、热等物理因子制作而成,但一些产品仅用经络理论去阐述就认为是中医治疗设备,并没有真正将这些现代技术与中医无缝衔接。如果对这些物理因子进行寒热、虚实、阴阳、气血等中医归属,再在中医理论下进行辨证使用,中医特色就能具体而明显了。

刘长信还认为,在研制中医诊疗设备时应分析中医的治疗优势,把仪器的研究方向放在中医优势病种上,如颈肩腰腿痛、肥胖、失眠等。此外,仪器治疗范围不应太广,要认真验证,反复筛选,选取真正有效的一种或几种疾病,甚至仅是一种疾病的某个发展阶段。

“临床上有些电针仪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科技水平。”刘长信表示,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应该医、研结合,多学科参与,将最新的科技手段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用在提高临床疗效上。

市场是主导

中医诊疗设备要发挥市场机制

发展中医诊疗设备应以市场为主导,中医诊疗设备生产企业是市场主体,应调动其积极性,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市场竞争,打造龙头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产品和产业规模。

多位参展厂商代表告诉记者,目前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尚处起步阶段,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各企业都想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从而扩大中医诊疗设备在整个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份额。要实现扩大产品和产业规模的目标,必须要关注市场,开发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设备。

不少专家提出,目前中医诊疗设备标准不健全,设备的中医医理不充分、名称不规范,相应标准研究滞后,建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符合中医诊疗设备特点的政策体系、加大对中医诊疗设备的科技投入、搭建交流平台等,营造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良好氛围。

此外,应建立多方参与的机制。调动中医医疗机构、企业、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建立协作机制,促进开发、生产、应用三个环节衔接,共同推动中医诊疗设备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据统计,2009年申报参加中医诊疗设备协作组的生产厂家有58家,医院41家,高等院校12家,科研院所15家。据对53家中医诊疗设备相关机构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项目由2007年的36项增加至2009年的89项。多学科、多部门联合开展中医诊疗设备开发的局面初步形成。

陈凯先认为,通过科技创新、建立中医诊疗设备的开发平台,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发呈现向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更加人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其研发日益富有时代特点,引进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集成化,使中医诊疗设备发展与时俱进,后续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