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让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高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2-01
本报记者 陈斐然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这种病毒终生传染,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性接触等。目前,艾滋病仍是不治之症。鸡尾酒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今年10月召开的首届国际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大会中,记者了解到,虽然艾滋病疫苗和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中医药在调节免疫,改善和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抗病毒药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已做出不同程度的成绩。
辨证施治,延缓艾滋病进程
专家介绍,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其主要病理过程是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受损,尤其是CD4免疫细胞遭到损害,而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依据CD4免疫细胞的数量,艾滋病分为4个时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
健康人的CD4免疫细胞约为800个/立方毫米。在急性感染期,艾滋病病毒载量急剧上升,CD4免疫细胞数量相应下降。但大多数感染者不经治疗,CD4免疫细胞即可回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随后进入无症状感染期,CD4免疫细胞持续缓慢减少。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无症状期每立方毫米CD4免疫细胞每年下降50~60个。大多数感染者在8~10年后降至200个/立方毫米以下,进入艾滋病前期。考虑到“鸡尾酒”疗法的毒副反应、可能过早产生耐药性、高昂的价格等方面,西医不主张在此期进行治疗。
针对这一时期,中医主张发挥“治未病”的优势,辨证施治,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延缓无症状期艾滋病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
2004年8月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在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据调查研究表明,无症状期的中医证型主要以虚证为主,随着病程进展,病情复杂化,发展至艾滋病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多见,虚证贯彻始终。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思路是虚实并治,补虚为主。
在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多数中医专家分析认为,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外防御体系对入侵邪毒必进行抵抗,或为邪毒犯表,郁于腠理,表卫失和,出现头痛、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或邪毒入侵犯肺,出现壮热、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等表现;或皮毛宣泄失畅,邪毒郁于肌奏,出现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皮疹、肝脾肿大等。因此中医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主,目的是提高免疫功能,控制机会性感染,改善生存质量,使患者带毒生存。
整体调治,提高机体免疫力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也被称为“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公认的有效疗法,即3种或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该疗法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发达国家,HAAR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是长期使用HAART会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往往令患者无法遵守疗程而停止药物治疗,导致大量耐药毒株出现。由于HAART不能彻底清除HIV病毒,病人需要终生服药。但高昂的费用是普通患者难以承担的,一旦停药病人体内的病毒载量也将急剧反弹。
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时,注重人体的整体功能的调整。目前已有研究显示,中医药对发热、乏力、气短、咳嗽、腹泻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中以乏力改善最为突出。治疗后,患者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症状体征改善,部分患者恢复了劳动力,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非药物疗法,改善艾滋病症状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艾滋病研究中心专家提出,在艾滋病患者的日常饮食中,可以加入一些药食同源的药物,如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枸杞、百合等,增强患者体质,激发患者元气。
针灸疗法虽然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改善某些临床症状。以扶正培本、益气活血,兼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为原则的针刺疗法,可明显减轻和改善诸如发热、乏力、纳差、腹泻等症状和体征。灸疗具有温经通络、回阳固脱等作用,对于艾滋病等虚损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学中一些传统的锻炼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对增强体质,激发人体元气功能也有着积极意义。这些也有助于提升艾滋病患者的身体素质和抵御病毒的能力。
链 接
我国累计报告6.8万余人死于艾滋病
本报讯 (记者黄 心)卫生部11月29日通报我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情况时指出,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病人13万余例,死亡6.8万余例。
2009年,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人。
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81739人;截至2009年6月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972人,其中坚持治疗48个月的患者和感染者1570人。
卫生部通报显示,近两年,艾滋病疫情呈现3个特点:一是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上升幅度有所减缓。二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三是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6省(自治区)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