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惠及河北百姓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2-22
本报记者 杨鸿恩 陈振山 通讯员 许贝
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的姜老伯,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昼夜不能寐。镇卫生院医生给他用平衡针灸疗法,针刺“肩痛穴”,一针下去,老伯立感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加大,当夜即能入睡。连续治疗一周,肩关节疼痛消失,活动即能自如。张大伯高兴地见人就说针灸治疗的好处,俨然成了中医的一名“粉丝”。
为了解河北省为何能使适宜技术推广得如此广泛?医护人员及广大患者对此有何感想?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城乡各地进行了采访。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长段云波在接受采访时说,适宜技术是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的具体体现。实施这项系统工程,惠及民生,造福百姓,意义深远,我们一直作为全省中医药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锲而不舍,常抓不懈。
逐级培训全面覆盖
中医药适宜技术过去在基层也曾有部分人员掌握,但为数不多,应用较少。为了让广大基层中医药人员都能学会和普遍掌握更多的技术手段,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全省广泛开展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基础上,编写了本省的技术培训方案,遴选出伤食性腹泻的推拿治疗技术、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技术、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三项省级推广项目,由省到县,由县到乡,由乡到村,通过集中学习与下乡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层层开展学习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各县(市、区)所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了100%。
为帮助各地解决培训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该省还在充分用好中央项目资金的基础上,配套80万元项目资金,专门用于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并为乡村医生配备了针灸针、火罐、诊疗箱等器具。
广泛应用多方受益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我们在采访中看到,基层医务人员掌握适宜技术的人数越来越多,诊疗手段更加丰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他们应用这些学到的“简、便、验、廉”的诊疗手段,不但为广大患者解决了疾病痛苦,而且为众多的百姓节省了费用,好处多多。
宋万中是隆化县张三营镇中心卫生院理疗科的一名中医师,先后参加过省、市、县三级项目培训,卫生院为了让他更有用武之地,投资7万元购置了四维牵引床、中频电脑治疗仪、中药熏蒸床、热磁振治疗仪等设备,中医药适宜技术得以顺利开展,前来就医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张三营镇石洞村的乡村医生白东瑞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喜悦之情,他说:“应用学到的适宜技术,现在看病心里更有底了,老百姓越来越信赖我,找我看病的人也比以前多了,以前平均每天看5个病人,现在能看到10~15个人。”
邯郸市曲周县曲周镇范庄村25岁的产妇李某,产后缺乳。镇卫生院的李江涛医生用中医针灸疗法给她治疗了5天,前后只花了20元钱,李某就能够正常下奶哺乳了。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隆化县中医院选取了10种疾病的简易诊疗技术进行重点推广,前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业务收入明显增加。
带动基层专科发展
我们在采访中还高兴地了解到,各地在适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还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农村、社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发展了一批中医药特色科室。承德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任国利介绍,全市204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设有中医科、中药房,70%的卫生院设有针灸理疗科,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服务总量的30%~50%。全市每个村卫生室都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有150种以上中药饮片和30种以上中成药,应用中医药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段云波颇有感触地说,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还需要继续努力。今后我们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的业务水平,带动基层中医特色专科及农村、社区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