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师承机制 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素质
中国中医药报 2010-12-30
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 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才
几年来,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简称省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简称国家局)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在中医药继续教育方面,强化传承,创新机制,全面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打造三徒。
一是名老中医带高徒,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根据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现已开展了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共遴选出71人次的指导教师,培养出127名高徒。具体工作中,我省既严格按照国家局要求,又不断创新培养方法。特别在第三、四批师承工作中,集中组织继承人授课,串讲、精讲四大经典内容,夯实了继承人的理论基础。
为培养各继承人的科研能力,筹措资金给每位继承人匹配了一个科研课题,以研代练,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第四批师承启动时,省局还主动与省教育厅沟通,完成了师承与学位的衔接,充分调动了各继承人的积极性。
教学相长,师承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名师和高徒。张琪、陈景和等五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研究被国家局确定为“十五”攻关课题。
二是集中办班做学徒,充实乡镇卫生院中医队伍。为了缓解农村,特别是乡镇中医院人才匮乏的问题,我们力求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中医人才。省局协调省人事厅采取统一考试,合格录用,毕业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一年后定为医士,以后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时按破格人员对待的方法。自1998年起,在全省分四批招收了共计500名中医学徒生。培训方式采取“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跟师学经验”的基本形式,尤其针对农村的医疗卫生特点开设了卫生防疫和中医与农村卫生工作等课程。
三是村医普遍当学徒,探索农村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村医继续教育方面采取了村医拜师的模式,让全省2200名有学习中医意愿的乡村医生全部与县级医疗机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务人员拜师结对。自2008年起,在总结前几年拜师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卫生部2006年52号令,对村医的中医人员重新登记拜师,以齐市举行的千人拜师大会为开端,村医规范化拜师工作全面展开,计划用5年的时间,为全市每个行政村培养一名中医师承学员。
中医药继续教育方式是多样的,我们的体会是,以师承教育突进的方式推进,以多种方式配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好师承的基础上,我们突出了三抓。
一是抓高端研修,配合名师带高徒,培养“顶天立地”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的生命力在疗效,要提高疗效,必须得有名医。我省自2003年开始,实施了《高级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程》。利用5年的时间,为我省培养了30名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60名省内知名专家,100名省级专科学术带头人和200名县市级专科业务骨干。简称3612工程。
在培养方式上,区分不同层次,采取专家级培养对象研修制,专科业务骨干培养对象进修制。前者由我局为其提供研修条件、研修资金,自行研修;后者由我局免费选送到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进修。
通过高端研修,我们充分认识到,熟读中医经典理论与强化临床实践是培养名医的必由之路。2009年在全省中医临床人员中全面开展了“读经典,做临床”活动,要求全省县级以上中医临床人员系统学习四大经典,乡村中医人员背诵《医宗金鉴》的杂病、妇科和幼科。
二是抓基层培训,配合乡村学徒,培养“铺天盖地”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关键是有一批基层中医药工作者。多年来,我们主要采取四种方法进行培训。首先,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业务骨干。其次,举办中医中专学历教育。再次,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全员培训。最后,培训社区中医药人才。
三是抓政策扶持,配合学徒工作,营造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优化中医继续教育工作的软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