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养生保健市场任重道远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1-31

本报记者 冯磊

工作劳累且压力巨大的张先生,经常依靠全身推拿、艾灸以缓解疲劳症状。几年来他发现,不同场所的全身推拿、艾灸,手法、时间、甚至所做的顺序都有差别,感觉也不尽相同。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全身推拿》等八项操作规范给了他一个答案。今后,如果选择在医院做全身推拿、艾灸、砭术等,将有统一的规范,全国医疗机构做保健,手法、流程有望得到统一,患者不用再为效果是否理想而发愁。

乱象横生

制定规范和标准刻不容缓

近年来,养生保健受到人们的格外重视。由于相关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和路边的休闲按摩店没有统一的标准,都在宣传自己使用的是独家手法,各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各自为政,让人们莫衷一是。

过去的一年,社会上养生乱象横行,先有“绿豆包治百病”的神医张悟本,后有“水下闭气生存”的道长李一,养生市场乱象层出不穷。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表示,长期以来,治疗与保健的结合部成了中医养生乱象的重灾区,养生热、养生乱需要界定,主管部门需发出有力的声音,出台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已刻不容缓。

其实,规范养生保健行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已重视,2008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将养生保健规范项目立项,意在通过行业规范的形式整顿养生保健行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组织实施。

2009年1月,《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编写委员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任名誉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任主任委员。

政府牵头

行业组织专家 养生保健规范受重视

中华中医药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

为树立《规范》的权威性与实用性,8个部分的初稿编写工作完成后,都以书面形式呈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组专家,王永炎等专家仔细审阅,编委会根据专家意见多次修改完善。

《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目的是为目前众多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更规范化、更具安全性。

以《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全身推拿》为例,其对全身推拿的准备工作、操作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作了规定,并细化了头面部、颈肩背部、腰背部、胸部、腹部及四肢部等部位的推拿方法。

全身推拿疗法通过推拿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及理筋整复,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具有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施术安全及容易推广等特点,正因如此,该行业标准混乱。

和这个规范同时发布的还有七个,分别是脊柱推拿、少儿推拿、艾灸、砭术、膏方、药酒及穴位贴敷等,用以指导各自行业的业务。

在制定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以前认为膏方只在秋冬季节使用,实际上一年四季均可使用,增加了膏方的使用范围。

发布会上,中医药专家孙光荣认为,中医医疗保健发展呈现出四个转变。一是从重治疗向重预防保健方面转变,二是从重视个体向重视整体方面转变,三是从重视药物治疗向重视非药物治疗转变,四是从重个性的技术操作向共性的技术操作规范转变。《规范》的推出恰逢良机。

社会形成合力

养生保健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随着中医药界“六位一体”的整体推进,中医保健行业发展迅速,各医疗机构的“治未病”中心纷纷开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桑滨生认为,《规范》发布后不能束之高阁,要抓紧推广使用,并在推广中完善,“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大力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并加强应用的引导。

《规范》为养生保健行业走向健康之路提供了工具,但仅仅制定若干个《规范》远远不够。养生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政府引导、工商监管、媒体正确的宣传和行业制定相应的准入机制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