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麦大枣脏躁愈

脏躁一症,首见于《金匮要略》,皆由忧思日久,子脏枯燥,心火炎上,神明不宁而成。与癫狂之气郁痰凝,心肝火炽者迥异,因而治疗之法,亦当有别于癫狂。仲景之甘麦大枣汤,实为治疗脏躁千古不易之良方,据患者所现之脉症,增益药味,投剂得当,如响斯应。爰录二:例于下:

例一某局女会计宋某,年三十许,于1970年初,忽病哭笑无常,每日必发多次。发作之时,时而悲泣,伤感不已;时而喜笑怒骂,亲疏不避;时而欠伸频作,有若神灵所附。约一小时后,或作喜笑,或不笑,继则谴然自释,重归平静。清醒后与常人无少异,亦能治理账务。曾屡往某精神病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已治数月不应..余往诊时,病正发作,所见一如上述。病止后诊其脉弦而绌,舌质干红,苔薄白。此症显然是《金匮》之脏躁,仲景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正与此例病情相符..即以甘麦大枣汤加入养血柔肝、宁心安神之品:淮小麦30g、甘草4.5g、大枣7枚当归9g、炒白芍9g、柏子仁9g、太子参9g、炒竹茹4.5g、炒枣仁9g、茯神9g、合欢皮15g、服五帖,病由日发数次,减为五日内仅发两次,服至十帖,诸症悉蠲。数年后,邂逅其全家于中山公园,云愈后一切安然。

例二某局严科长之妻,年近半百,素患冠心病,失眠经久,睡去则恶梦频仍。1975年初春,与澡堂服务员发生口角,有理而受屈,遂精神失常。语多而无伦次,见人辄讲述其事,终日喋喋不休,夜眠则惊惕常作,此外别无他症。已服精神专科镇静药,半月不应,邀余治之。余诊其脉细软带滑,视其舌质淡,苔则薄白。余推究病情:据其年龄已在更年之期,经汛濒临断绝,阴阳本易错乱,加之脉细舌淡,气血亏乏。口角斗气,致使肝失条畅、心神受激而病发矣。论其见症,虽与上例迥然不同。而其病机实相类似。所不同者,前例兼见阴伤血燥,此则伴有心肝阳亢。爰疏一方: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30g、石菖蒲6g、炙远志6g、珍珠母30g、龙齿12g、丹参9g、竹茹4.5g

上方服二十余帖即释然病解,至今已二十余年,乍见之下。俨然一龙踵老妇矣。虽仍体弱多病,而此症终未复发。

上述两例病案中,第一例之症状与《金匮要略》所述较相类似,对余之诊断与用药必无异议,而第二例则不然,其见症仅见多语及夜寐不安,而仲景原文中并无此症状,如何可作脏躁论治?关于脏躁之症状,余公侠医师在“从临床体会谈谈甘麦大枣汤的应用标准”一文中,作如下五点归纳:(刊于《江苏中医》1958年第8期)

1.患者言行失常,或无故悲伤,或喜怒不节者。

2.心烦不得眠,或恍惚多梦,或坐卧不安,或身如蚁走样者。

3.汗多,口干,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常数日不更衣者。

4.怕一切声光,怕与人交言,喜独居暗室者。

5.腹诊右腹肌挛急,或右胁下脐傍拘急,有结块者。

以上症状,不必悉具。本方加当归、白芍、茯神、枣仁、龙齿、牡蛎、柏子仁等,则效果更佳。

盖脏躁之病因,无非五脏阴液之不足,“喜悲伤欲哭”乃肺金津虚而然。“数欠伸”是肝肾之虚而见周身疲惫。心肝血虚则神乱“如有神灵所作”。今患者因兼肝阳微亢、心气激越而致多语,梦扰,正在本证范围之内,尚未越出雷池也。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治之竟收药到病除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