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医德·医术 ——追忆先父赵炳南
编者按:我国中医皮外科泰斗、现代中医皮外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赵炳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10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赵炳南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享誉业界,对我国中医皮外科发展影响深远,为中医皮肤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弘扬赵炳南先生高尚的医德、传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表达对赵炳南先生的怀念与崇敬,本版特刊发一组纪念文章。
□ 赵恩道
先父赵炳南在他行医的66年中,向人们充分展示了他高贵的人品、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人们之所以热爱、尊敬赵炳南,是缘于他选择了从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事业,也是缘于他关心、体贴、尊重病人,视病人如亲人的朴素、深厚的感情。在治病过程中,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与病人患难与共的朋友。病人的痛苦他痛心,病人的烦恼他理解,病人的康复他快乐。他曾经多次讲过,把病人的病治好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事。
众所周知,赵老行医几十年,在与病人的接触交流中,无论男女老少,称呼对方总是用“您”字,而不用“你”。有人曾问他,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您何必以“您”相称呢?他笑着说:“一个陌生人坐在我们这些穿着白大衣的医生面前时,他就成了一名有求于你,渴望我们为他解除病痛的病人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再是普通陌生人的关系了,而是变成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了。‘您’字与‘你’字的区别,就在于多了一个‘心’字,就是这个‘心’字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密切了医患之间的感情。”这一个“您”该有多深刻的含义啊!
理解真情
1975年夏季的一天上午,赵老例行去鼓楼中医院出门诊,开诊后不久,一个满面怒气的中年男子闯了进来,坐在凳子上对赵老说:“我吃了你上礼拜开的7剂中药,怎么病情越吃越厉害呀?疹子越吃越红,越吃越痒,你算是什么名医?”在座的弟子、学生们听了这些话,既惊讶又愤慨,怎么能用这种口吻对一位老人讲话,况且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呢?顿时,小小诊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人们不约而同地看着赵老。只见赵老却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地对他讲:“您不要着急,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治愈总是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短一些,有时长一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上方您吃得效果不好,今天咱们再看看,调调方再试试,千万别着急,急躁情绪只会加重病情,对疾病是非常不利的。”说到这儿,赵老话锋一转,接着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像您这么重的病,得在谁身上都会十分痛苦,也会着急。若是我本人得了您这种病,可能比您还急躁呢。”赵老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深深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更深深打动了这个病人的心,只见他突然站起来向赵老深深地鞠了一个大躬,并向赵老抱歉地说:“刚才我说错了话,请赵老原谅我!我不是故意的,实在是因为太痛苦了。”看完这个病人的病后,赵老还特意起身送他到诊室门口,并嘱咐他按时吃药。赵老回到座位后,大家都用敬佩的目光望着这个老人。赵老只说了一句话:“他是病人,他的急躁正说明他是多么需要咱们的理解与关怀啊!”后来,这位病人痊愈后还特意来医院看望赵老。因为当时赵老不在医院,我接待了他。当他得知赵老没在医院时显得十分失望,张着嘴半天也没讲出话来,就像有千言万语要对赵老诉说,可到最后也只剩下两句话:“赵老他老人家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而且还教会了我如何待人、如何做人啊!”
“北京有个赵炳南”
解放前的北平,在广大皮外科患者及其家属中,“赵炳南”这个名字已不陌生了。“北京有个赵炳南,看病不花钱”的顺口溜早已广为流传。在赵炳南医馆里,穷苦病人都能享受免挂号费、免诊费、免药费的“三免”待遇。对于一早还没有吃过早点的穷苦病人,赵老总是给他们一些零钱,让他们先去对门的庆丰包子铺吃点东西,然后再候诊。对于那些下肢病重,特别是刚开过刀行走不便的穷苦病人,赵老总是给他们发点车资,让他们乘人力车回家去。那时病人都说:“赵大夫真是关心病人到家了。”一语双关,可见病人对赵老的感激之情!
医馆里有一位老药工,叫李长泰,我们都唤他李大爷。他经常向人们讲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腿刚刚开过刀的穷人,术后赵老让他到休息室歇一歇再走,并在床头给他留下一个小红包,让他待会儿雇辆人力车回家。可是,这个病人在屋里躺了一会儿,拿起红包,慢慢走出了大门。出门后,他并没有雇车回家,而是一瘸一拐地向西交民巷西口走去。说来也巧,这时赵老正好送一位朋友出大门,无意中看见了刚才的一幕,他马上从衣袋中掏出一些钱顺手交给了一个在门口旁等活的人力车夫,并叮嘱他赶快追上那个病人,送他回家。送走了朋友,赵老久久站在原地,望着坐上车的病人渐渐离去,消失在远方。李大爷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在赵炳南医馆里,30年来,有一个从未改变的规定:凡是穷苦的重症患者,来医馆初诊时就会得到一张“免费证”。这个小小的牌子不仅免去了初诊时的挂号费、诊疗费和药费,而且还是“一免到底”。无论病情多么严重,病程多么漫长,直到痊愈为止,费用一律全免。这种特优病人的举措在北京,乃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整整30年,到底有多少个患者享受了特优待遇,没人统计,无人知晓。
还有一次,一个患小腿溃疡化脓感染的重症病人来医馆就诊。他一进诊室就对赵老说:“我这病时间太久了,已经烂得很厉害了,而且气味特别大,先生不用打开了,只求先生听我说一下病情,给我开些药,回家我自己上就很好了。”赵老听后亲切地对他说:“没有关系,不怕。看病,看病,就得看了以后才能把您的病治好啊。”说着就亲手给他打开了脏臭的绷带、纱布,清洗伤口,为他治病。病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声道谢,称赞赵先生真是活菩萨啊!几件小事,几个故事,赵老人品之高贵,医德之高尚可见一斑。
赵炳南生平
赵炳南(1899~1984),原名赵德明,回族,经名(即回回名)伊德雷斯,祖籍山东德州,出生于河北宛平(今属北京市)一个贫苦家庭。他自幼身体羸弱多病,从五岁到七岁仅三年间就出过天花,患过痢疾,得过麻疹,发过疟疾。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早早地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长大为医的种子。
1912年,赵炳南开始在北京德善医室从师于名医丁德恩,学习中医皮外科。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刻苦学习、孜孜以求,尽得其传。1920年,他自设医馆,悬壶于北京西交民巷。因德艺双馨,享有“年方弱冠,誉满京城”之赞誉。
赵炳南曾任北京市中医公会外科委员、华北国医学院外科教授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北京中医医院皮外科主任、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教授,中华医学会及其外科学会及皮科学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被推选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四、五、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理事。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
赵炳南是我国现代中医皮外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通晓中医经典著作,博观古今而约取,厚积德才而薄发。他继承前人、勤于实践、终身学习、善于思考,尤善吸取百家之长和研究创新。创立了中医皮肤科疾病辨证论治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湿滞”、“顽湿”、“血燥”等学说;研发了拔膏、熏药、黑布药膏等独特疗法;创立了清热除湿汤、凉血活血汤、全虫方、除湿丸、润肤丸等名方。擅长治疗恶疮、痈疽、顽癣、瘰疬、瘘管等疑难顽症。晚年则专门致力于皮肤病的治疗与研究,整体治疗观在临床治疗中更加突出,治疗皮肤病的经验炉火纯青。著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和《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这两部著作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皮肤科辨证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皮肤科学的奠基著作,也是反映赵炳南学术思想的标志性著作。《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一书全面翔实地辑录了赵炳南的大量临床病案及经验总结,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先后参加《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手册》、《实用皮肤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编审工作,对我国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祖国中医皮肤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炳南人品高贵,医德高尚,对平民百姓特别是贫穷患者怀有深厚的情感;他一生乐善好施,为学校、诊所、清真寺等社会公共事业做了大量善举;他一生助人为乐,慷慨地帮助生活困窘的患者、同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他一生大公无私,将毕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他德高望重,医术精湛,每起沉疴,声名远播,不愧为中医界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