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价格跌原材料价格上涨药企新生代率先突围

2004-04-08

截至2004年3月29日,98家医药上市公司中已有53家披露了2003年度业绩报告,比例超过一半,基本能够反映医药上市公司整体经营面貌。在这53家上市公司中,集中了一批业绩优秀的医药上市公司,如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和恒瑞医药等,也有不少绩差上市公司,如ST威达、ST合成和发生巨额亏损的长春高新等。53家医药上市公司2003年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8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26.23%;平均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了21.26%,平均主营业务利润增幅小于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平均利润总额为9,425万元,同比增长了19.56%;平均净利润6,121万元,同比增长了11.66%。53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从2002年的30.38%降到2003年的29.19%,小幅下降了3.93%,这说明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仍然受到药品降价和毛利率下跌的困扰。53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总额增幅为19.56%,比整个医药行业的利润增幅(25.8%)低6.24个百分点,表明53家医药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势头还落后于整个行业的水平。

从总体价格走势看,2004年药品价格将会继续处于下降通道中,主要原因包括:(1)国家有关部门还将继续下调药品价格;(2)原料药市场激烈竞争将导致产品价格走低;(3)药品招标采购也将导致药品价格下降。与之相反,医药产业的原材料价格预计仍将在高位区域运行,能源价格也将持续上涨。在产品价格下跌和原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下,我国医药企业何以做赢2004年?答案是:唯有突围。

实际上医药工业上市公司早已开始突围。一些亏本药物开始从市场上逐渐消失,毛利率较高的创新药物在市场上不断出现。对2003年强势“突围”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强势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市场面向海外、产品升级换代的企业,海正药业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第二类是市场主要面向国内、不断推出创新药物的企业,领头雁应该是恒瑞医药;第三类是通过参与国内医药产业并购、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的企业,其中复星实业最为出色。

海正药业面向海外

海正药业年度报告显示,2003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亿元,利润总额2.31亿元,净利润1.7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3%、225%和244%,每股收益达到0.6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7.64%。

海正药业何以做出如此出色的经营业绩?其董事长白骅说,超前的研发投入、不惜投入重金的技术改造与先人一步的国际药证注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报3月23日本版对此已作详细报道,在此不再赘述)。

在“面向海外”的阵营中,2004年可能还有华海药业和天药股份等上市公司表现会比较出色;维生素类、柠檬酸、解热镇痛类药物出口企业仍然存在较多变数,预计未来一年情况一般;而抗生素原料出口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恒瑞医药紧盯国内

恒瑞医药年度报告显示,2003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03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68,877万元,利润总额15,069万元,净利润9,452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92%、47.13%、36.36%和19.72%;每股收益达到0.37元,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54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98%。

恒瑞医药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公司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不断引进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的合作。公司先后和美国Chrion公司、瑞典Medivir公司携手开发新产品。2003年公司共获得12个国家新药证书,其中一类新药2个,二类新药8个,在制剂药物上市公司中独占鳌头。更为可喜的是,2003年公司研制的一类新药艾瑞昔布片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该药是用于治疗关节炎的COX-2抑制剂,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很大。同时,公司研制的那格列奈原料及制剂和艾瑞昔布的临床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标志着公司新药研究已经实现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变,其核心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个医药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首先得到进口国的认证许可。2003年公司通过了31种原料药的国家GMP认证和4个原料药的美国FDA复检,表明公司原料药物的生产已经达到国际标准。

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也卓有成效。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招标采购的不断推广,药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公司的部分产品也在降价之列,对公司经营产生了较大压力。面对这些不利经营环境,公司一方面加大新产品尤其是专利药物的研究,不断向市场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综合效果看,公司整体主营业务利润率由2002年的61.92%提高到2003年的65.58%。公司不仅顶住了药品招标和药品降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紧盯国内”的阵营中,真正比较强势的上市公司不多,预计2004年天士力、云南白药、江中药业、丽珠集团、昆明制药、白云山、北生药业和星湖科技等可能会有较好的表现。

复星实业合纵连横

虽然复星实业尚未披露2003年度报告,但是由于2003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在招商银行的战略投资中获得1.77亿元利润,因此复星实业全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已成定局。也正是因此,笔者预计公司在年末会加大不良资产的计提力度,保守估计每股收益在0.70元左右。

复星实业是一个投资控股型企业,一些熟悉公司经营的业内人士已经将复星实业定义为一家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外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具有很大的市场魅力,市盈率可达30倍左右。据分析,2004年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医药产业公司持有49%股权的国药控股,200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可望达到130亿元以上,净利润可能为9,000万~10,000万元;公司持有51%权益的重庆药业预计200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亿元,净利润约在4,000万元左右;公司持有45%权益的广西花红预计200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亿元,净利润在1,800万元左右;公司持有25%股权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预计2004年的净利润在1.2亿元以上;其它一些参股控股公司如桂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和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利润总额虽然比不上前述企业,但是合计起来也能给公司贡献利润5,000万元以上。二是非医药产业:复地集团(已经在香港上市,公司持有12.6%的股权)主营房地产,预计2004年的净利润在4亿元以上;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持有48%的股权)主营实业投资和国内贸易(除专项审批)等,预计2004年的净利润在4,000万元左右。综上所述,预计2004年公司净利润中有2/3来自医药行业,1/3来自非医药行业,全年净利润可望达到2.3亿元以上。

从发展态势来看,2002年以来公司在企业并购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目前拥有的多数优秀企业是2002年以后购并的。由此可见,公司正在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购并方式:购并以增资扩股为主,实现公司可控资源的扩大,而现金净流出较少;购并以获取资源和资源整合相结合。公司购并有几个准则,购并对象要是所在子行业内前三名企业;购并后达到政府、公司管理层、员工和股东四方面满意;购并后不更换公司经营管理团队;股东回报率在10%以上等等。公司开放型的文化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盟,而且在公司大家庭中得到很好的融合,公司经营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通过旗下优秀企业的经营,公司正享受着我国医药行业稳步成长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在“合纵连横”的阵营中,预计天坛生物、东盛科技、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等公司2004年会继续执行扩张政策,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天坛生物,可能会在中国生物技术集团的支持下,进一步整合我国的人用疫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