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2003年年报分析:优胜劣汰铸造中坚力量
2004-05-19
整体业绩逆势下滑
2003年一晃而过,国内的宏观经济一路高歌猛进,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大增。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04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1312家公司如期披露了2003年年报,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每股收益0.1953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3693%,分别比2002年增长31.90%和26.71%,尤其是以钢铁、石化为首的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普遍超过了50%。
相比之下,医药类上市公司则显得较为低调。统计显示,沪深两市80家医药股2003年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21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54%,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14%和13.61%。除了刚上市的新股和微利的绩差股以外,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同仁堂(0.72元)和云南白药(19.47%)。从子行业来看,中药类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最高,平均每股收益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了0.30元和7.19%;其次是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22元和6.05%;化学药板块这两项指标分别为0.18元和6.1%;医药流通等综合类上市公司表现最差,平均每股收益只有0.08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只有6.05%。
应该看到,在宏观经济全面向好的背景下,医药板块的整体业绩却逆势下滑,这是与2003年医药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的。我国自1997年以来先后10余次降低药品价格,蒸发了130亿元市值。2003年上半年,国家计委又对西药的199种(2200个规格)和中成药的267个品种进行了调价,平均降幅达15%~20%。药价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2003年5月份,受SARS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医疗保健用品消费价格和药品出厂价格同比有所上升,但之后,药品出厂价格又呈下降趋势,制药行业的利润空间明显受到了压缩。同时,医药流通领域于2003年1月1日对外资逐步开放,各路资本纷纷角逐药品的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而且,除了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之外,流通企业面临的压力还包括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零售限价、GSP认证加快等。因此,医药流通行业毛利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再加上药品属于必需消费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因此降价对需求的刺激作用不大。综合来看,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优胜劣汰铸造中坚力量
不过,在整体“沉默”的表象背后,医药行业内部正展开着激烈的竞争与分化,孕育着医药个股的价值发现机会。以上市公司为例,既有资不抵债的绩差公司ST中西(每股净资产-1.97元)、ST金泰(每股净资产-0.22元)等,也有业绩出众的绩优公司海正药业(每股收益0.69元)、华海药业(每股收益0.79元)、益佰制药(每股收益0.77元)等。这意味着医药行业和医药板块内部正在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形成一支中坚力量,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因此,投资者对于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未来一定要有信心。
首先,纵向比较显示,医药经济持续保持着良性增长,医药类上市公司中已经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2003年,由于非典疫情的突然爆发,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出乎意料地比上年大幅增长了19.86%,达到了3876.47亿元。同时,医药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以上市公司为核心成长起来一批有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如抗肿瘤药物的龙头企业海正药业、恒瑞医药;积极参与国内医药产业并购,在流通领域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的复星实业、上海医药;大宗原料药的龙头企业华北制药、东北药;百年老店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等等。在这些行业中的佼佼者中,有可能生长出未来世界级的医药龙头企业,迎接跨国医药公司的挑战,拉动国内医药行业规范发展,并成长为医药板块中的蓝筹股。
其次,横向比较显示,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低于整个市场,具备良好的价值基础。在美国,医药股的平均市盈率高出市场平均水平10%~20%左右。截至2004年4月30日,沪深A股市场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分别为42.88倍和42.11倍,而以中药上市公司为主的不少绩优医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却远远低于这一水平,只有20倍左右(见下表),说明这些股票的价值风险已经很小。应该看到,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优势在于市场扩张快,一些优质上市公司往往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标准化的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健全的营销网络,兼具稳固的价值基础和充足的成长潜力。
再次,医药上市公司的成长空间非常广阔。第四届亚太地区医药产业圆桌会议曾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医药市场年收入将达到140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24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随着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国内市场普遍进入到一个消费升级阶段,除了私家车、房地产之外,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而且,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我国医药和营养保健市场的需求增长有望超过国内GDP的增长速度。此外,药品的消费刚性决定了制药行业属于非周期性消费行业,其市场需求的增长不会受到宏观经济紧缩或衰退的影响,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不致受到近期宏观调控政策的较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