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暗涌医药市场冷风劲吹抗"寒"流药企忙过冬
2004-12-27
“冬天来了!”众多参加第5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的药企老总在谈及企业目前状况时不由得发出了共同的感叹。市场增长趋缓,利润率总体下降,产品周期不断缩短,部分品种因盲目发展导致产能过剩,以及外资全面进入,招标采购政策影响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不少业内人士预计,我国医药市场将迎来一个始料未及的寒冬。
12月11日,在上海开幕的第5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吸引了1500个参展商登台亮相,10万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创下了该品牌展会有史以来的新纪录。尽管表面颇为风光,但“冬天来了!”这句感叹却成为众多参会老总们的共同声音。或许,在目前的医药市场,“冬天来了”并非危言耸听。
冷风扑面
业内人士认为,从2003年上半年到2004年第三季度,中药制药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一直高于化学制药企业。
河南天方药业副总经理年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天方的销售额上升了20%,而利润额只上涨了10%,很显然,利润率是下降了。另有多家化学制药企业同样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现象。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2004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化学制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2003年同比下降1.2%,产品销售成本上升11.8%,产品销售费用上升9.5%,利润总额降低了21.3%。在所有化学制药企业中,利润增加的企业占31.2%,而利润减少的企业则占35.2%。即使在利润增加的企业中,利润率也普遍有所下降。由亏转赢的企业仅占2.4%,而由赢转亏的却占10.4%。原利润大户如石家庄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山东新华医药集团、山东鲁抗医药集团等企业利润分别下降50%以上,有的企业如北京双鹤和张家口制药集团甚至出现亏损。
与化学药领域的普遍市寒相比,中药企业的日子亦不好过。虽然在本次展会上参展的中药企业数量不少,但企业带来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却较为严重。有中药界人士指出,随着中药资源价格走高,国际市场被日韩汉方药、德国天然药物等侵占,国内市场也遭洋中药入侵,这一切都使中药企业面临潜在的后市压力。
在商业领域,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指出,2004年商业企业的总体利润严重下降。其中批发领域的利润率平均只有大概0.6%~0.8%,而零售、连锁企业忙于“竞价”、“圈地”,在无序竞争中很多都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从市场情况来看,今年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很明显的特点:中药企业优于化学药企业,民营企业优于国有企业,中型企业优于大、小型企业。
“冬”至有因
众多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这个“冬天”来得实在不是时候,但却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首先,今年医药市场的增长过于缓慢。“非典”以来,我国医药市场部分领域因受到刺激而呈爆炸式发展。今年上半年,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虽在全球范围爆发,但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不大,国内医药市场总体处于缓慢的自然增长状态;印度青霉素“特保”、反倾销等事件使出口大受影响;农村市场到目前为止更多还属于潜在市场。
其次,原料、能源涨价使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大幅提高,药品招标采购使销售成本增加,降价则削减了部分领域涉及千余品种的销售收入,这些因素导致企业的利润率和赢利能力普遍下滑。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楼春红认为,降价对于那些以生产新特药产品为主的制药企业来说影响巨大,尤其是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产品,遭受到的冲击更大。
再次,新品种可遇不可求。由于进行GSP、GMP改造,企业资金消耗颇大,目前部分企业面临着空有车间没有好品种的困境。而大部分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也使得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债务清偿和规模扩张,致使企业对产品关注不够。在本届药交会上,就有不少厂家打出了“批准文号自选招商”、“来料加工合作”等广告。此外,对产品生命周期认识不足也导致大部分企业除当红产品之外没有储备品种。来自广东的一家大型企业老板告诉记者,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做完手里的品种就不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了。
尽管很多企业不甚情愿,但是“冬天”还是要来。从积极的方面看,经过寒冬的洗礼,树木在春天到来时才会枝繁叶茂。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认为,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存在周期性,医药界的“冬天”会来,但“冬天”更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我国实现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转变。
抗“寒”有道
华北制药集团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其总经理刘寿文结合华北制药集团的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华药可能在市场上也会遇到一些困境,但近期不会遇到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今年二、三季度,由于恶性竞争导致青霉素价格走低,成为集团最困难的时期。从10月份开始,价格开始稳步回升,华药通过到医院做质量促销,使销量得到一定增长。此外,华药集团已与荷兰帝斯曼集团签定了框架式合作协议。如果合作进展顺利,华药集团将与帝斯曼集团在青霉素领域强强联手,在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之后,华药产品竞争力势必会大大增强。
作为成长型企业的管理者,久在市场摸爬滚打的楼春红提出了若干关于“越冬”的建议。比如走品牌营销之路,开发疗效确切、剂型独特、服用方便、价格相对便宜的口服制剂,适时建立以学术推广和OTC模式相结合的营销团队等等。
此外,做好后备产品,也可使企业增强抗“寒”能力及信心。北京华尔孚制药公司副总经理苏喜才表示,该企业尽管今年由于投资新药和建厂影响了利润,但新品种东方胃药胶囊还是有望得到较好回报。
周燕则呼吁,企业首先应该积极关注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将企业产品定位、发展战略、兼并重组等与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尽早找到应对措施。同时,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