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平价医院难成医改突破口!

2006-01-16

“在现有的利益格局没有打破的情况下,平价医院很难成为医改突破口。”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卫生政策研究专家告诉记者。

2006年的新年伊始,卫生部宣布将在各地进行平价医院的试点,“这是在整个医改方案未出台的情况下提出的,卫生部选择阻力了最小的改革。”这位专家指出。

高强在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也表示,由于医改情况复杂,涉及多方的利益调整,整体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他要求,在国家整体改革方案未出台之前,各地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各地市都应选择部分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转换运行机制的试点,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主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儿童服务。

平价医院能否成为医改突破口

2005年把卫生部推到了风口浪尖,医改基本不成功的大讨论、天价医疗费事件,使得卫生部如坐针毡。由于医改方案涉及各方利益,卫生部也感到无能为力,可“看病难、看病贵”的焦点却集中在了卫生部,于是卫生部此时推出了平价医院试点。

“谁来界定是否平价?现行药品等收费均是物价部门核定的,医院也按规定在此基础上顺加15%。如果试点医院、试点药房的收费叫平价,那么其他医院或药房是不是就叫高价医院、高价药房?”北京某三甲医院的院长不解地问记者。

目前,卫生部对平价医院的概念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卫生部只是指出:由地方政府投入平价医院,平价医院试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

“这个想法也许是好的,但实行起来困难不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余晖认为,“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能需要办这样的平价医院,但当地的财政却可能很薄弱,仅靠当地财政恐怕不行。”

余晖认为,从目前的状况和已有的医疗覆盖面来看,地方政府重新投资兴建平价医院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将已有的公立医院进行重新规划,以适合本地区经济水平和居民医疗需求。

但平价医院试点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明确,到底各地要建多少家平价医院?当地政府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如何甄别看病的人有没有去平价医院看病的资格?此外还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

医改需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目前,平价医院主要面向的是医保的中低收入人群,是否会对垄断的公立大医院造成冲击还很难说。虽然人们都抱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但如果与生命相比,多跑点路、多花点钱毕竟还是较小的代价。可以说,如今公立大医院凭借着对人才和技术的垄断,让许多患者别无选择。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平价医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公立医院,今后公立医院要向平价医院回归。”可以看出,卫生部门希望平价医院的建立能使得公立医院向公益性回归,缓解老百姓看不难、看病贵。但不打破现有利益格局,这个目标恐怕很难达到。

目前,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可是政府对服务收费却失于监管。与此同时,政府给公立医院放权,并且出台以药养医政策,导致大部分公立医院“去公益化”;另一方面,政府面对民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缺口,却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既没有提高财政投入,也没有创造足够的激励使民营资本得以大规模进入医疗行业。

已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医改的症结所在是在公益化与市场化之间左右摇摆,政府在卸包袱,“省略”本应付出的公共财政投入,顺带连应有的法规监管都一并失位;公立医院成为既无足够投入又无严格监管的“飞地”,逐渐演变为赤裸裸的小利益集团。

专家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仍然在于,政府以充足的公共财政供给与完善的法规监管双管齐下,扭转公立医院凭借垄断地位,打破其进行医药合谋的可能,改变公立医院现在的角色错位,除此之外,社会医疗保障以及医疗救助、社会援助等体系都应该有所作为,只有体制完善了,公立医院才有可能真正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