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云药重组又欲卖"盖天力" 东盛勉力维系资金链

2006-05-23

刚刚从云药集团重组事宜中黯然退场,市场又传出东盛集团要把旗下“盖天力”等知名品牌卖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准备以13亿元的价格从东盛手中收购其持有的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4.51%的股权,并将把盖天力拥有的“盖天力”、“白加黑”等四个品牌的相关销售部门一起收购。

业内人士认为,东盛此举意在套现,以解决资金链紧张的问题。靠并购手法在中国医药市场叱咤风云的东盛集团此时显得有些落魄,其并购之路令人关注。

重组云药半途而废

5月9日,云南白药对外发布公告称,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7.5亿元资金收购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持有的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50%的股权,相关手续正按程序办理。这意味着,2004年度医药行业最大并购案以失败收场,东盛将正式退出云药重组。

2004年9月,东盛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5561亿元,中国医药集团占51%股权,东盛集团占49%股权。2004年年底,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以7.5亿元的价格从云南省国资委手中获得云药集团50%股权。

重组仅仅一年半时间即宣告“离婚”,原因何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内部人士称“错综复杂,不太好讲”。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东盛陷入资金链危机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几次大的并购行动,东盛集团立足于医药行业,并通过收购——抵押套现——再收购形成的杠杆资本实现了扩张。大规模的收购扩张使东盛的资金链逐步紧绷,2004年4月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长期依靠银行股权质押融资、负债率居高不下的东盛集团开始陷入资金链危机。

就在此时,东盛集团开始了一场“豪赌”:拿出4亿多元参股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以“曲线救国”的方式重组云药集团,并在重组协议中宣称,到2007年要帮助云药集团实现年销售额120亿元、净利润3.4亿元的目标。而云药集团当时的年销售额只有24亿元。

东盛的这场“豪赌”显然是失败了,它不但趁早退出了云药,而且其在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的股权比例也从49%降至33%。“也是为了套现还债,银行逼得太紧了。现在的情况往往是一家银行追债,其他银行便蜂拥而上。”知情人士称。“三九系”、“华源系”突然陷入窘迫境地也是银行追债的结果。

战略失误何去何从

在云药重组事件中,东盛被认为是最大的输家,耗财耗力,又浪费了大好时光,结果空手而归。

这一战略失误将东盛集团推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有证券分析师认为,表面看来,东盛集团的问题在于资金链问题,其实不然。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只是治标之策,以债务手段融来的资金都是以高额的利息成本为代价的,它只能延缓危机到来的时间;制订正确的战略和加强内部管理整合,增强东盛集团的造血功能(盈利能力),才是弥补过去战略失误的有效手段,才是治本之策。东盛集团此时应该集中优势资金,扶持旗下以东盛科技和潜江制药为代表的核心企业和其他非上市公司中有培养前途的公司。

在东盛积极重组云药之初,就有市场人士担心东盛“喜新厌旧”,抽调集团的大量资源投入云药重组,当时市场一度有消息传出,东盛将卖掉潜江制药的股权,集中全力重组云药。而此时东盛退出云药,令潜江制药和东盛科技的股东们都舒了一口气,这两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近日均持续上升,也传递出了一种市场信息和投资者的期待心理。

据悉,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东盛集团已经提出,2006年的主要任务是对集团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最大的成本效益。这意味着,遭受重大挫折的东盛将埋头打理内部事务。

而在此时,市场上又传出拜耳收购事件,尽管东盛方面极力否认,但据消息灵通人士称双方已在进行第二轮谈判。相关人士认为,拜耳之所以愿意溢价收购,一是看中了盖天力在全国OTC市场的销售网络,二是盖天力的拳头产品。据统计,目前“白加黑”品牌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感冒药市场排名前五位,其品牌价值非常高。而“盖天力”的自身品牌也很有竞争力。据行家估算,两大品牌的商标权和商誉价值超过2亿元。双方一旦谈成,东盛科技方面会将所持盖天力的股份一揽子全部售出。这一事件又引发了人们新的遐想,卖掉了集团最具优势的资产,东盛的医药主营将如何发展?依靠并购起家的东盛,一旦卖掉“盖天力”等几个知名品牌,手里有了钱,是否还会走上大肆扩张的并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