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使用抗菌药趋贵避廉成当前人均药费不断增加主因

2007-03-08

为研究当前群众用药支出居高不下的原因,去年10月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受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委托,对当前药品价格与费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课题组使用了北京12家医院在相关数据库中的12905条购药记录,共涉及109种抗菌药物的245195个具体数据。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医院中价格较高的抗菌药用量显着增加,而廉价的青霉素类药品用量大幅减少是群众人均药费负担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课题组利用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统计资料,对北京市有完整购药记录的12家样本医院(7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996-2005年抗菌药物购进数量、结构和价格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5年样本医院抗菌药物购进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国家扩大政府定价药品范围后价格下降尤为显著;2005年比1996年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近50%,纳入政府定价的药品(医保目录药品)比市场调节价药品价格降幅更大。  课题组通过对12家医院各年度购进药品数量进行对比,发现10年来样本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特点是:  一、10年来进入销售排名前20名的药品,排位次序发生了较大变化。1996年销售量排名靠前的许多药品,目前的排位均已后移。  二、价格较高的“其它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用量显著增加,廉价的青霉素类药品用量大幅减少。从销售数量看,青霉素注射剂已从10年前用量占第2位,退居到目前的第17位。受进入医保目录影响,头孢替安注射剂在销售金额排行榜上,从2004年的83位飙升到2005年的第11位。  三、从购进数量和金额方面看,当前“头孢类抗生素”在医院临床上使用最多,而这类药品价格都相对较高。  研究数据显示,10年来12家样本医院抗菌药购进金额增加较多。课题组在对医院用药数量、结构和价格变化对医院药品购进额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10年来这12家医院的临床用药结构变化,是导致医院药品购进金额增加的主要因素。  2000年与1996年相比,样本医院购药金额增加了1.22亿元。其中,因购药数量增加而增加的购药金额为0.39亿元,因购药结构变化而增加的购药金额为1.15亿元,因药品价格下降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0.32亿元。  2005年与2001年相比,样本医院购药金额只增加了94万元。其中,因进药数量减少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0.26亿元,因购药结构变化而增加的购药金额为1.61亿元,因价格下降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1.35亿元。  从初步研究结果看,1996年以后药品价格呈现逐步下降势头。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扩大药品政府定价范围以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全面推进,占临床用药三分之一以上的抗菌药物价格有了明显下降。但受临床用药结构变化的影响,医院购进药品的金额上涨较多。  该研究的报告指出,不可否认,在利益驱动下,医院开大处方、售高价药的问题比较普遍。因此,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医院用药行为监管,应当成为现行体制机制下降低群众药费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