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思路:推进企业成创新主体
2004-02-18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研发中心在经过几番调查论证后最终落定北京,而此前上海、长春、武汉都在积极争取。为什么北京能够胜出?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在研发中心揭牌仪式上对北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介绍诠释了个中缘由。
据范市长介绍,早在几年前,北京市就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重点发展产业。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出台积极的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活资本市场等来保证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注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通过建设专业服务体系和支持企业选择的方向来帮助企业,想方设法聚集和融合科技、经济、人才、政府等各种资源,推动国有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大型研究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种力量,遵照市场规律,探索有实效的合作模式,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北京从上世纪末开始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致力于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创业支撑体系的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创新平台,扶持了一批创新机构。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去年以来,北京在生物医药领域动作频繁:推动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与北京最大的医药企业北京医药集团合作,启动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平台和缓控释技术平台,促进北京医药集团摩力克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构建了北京医药集团的创新链条;促进中研院与同仁堂合作,建立中研同仁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组建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中心的任务,并启动同仁堂的中药复方药物二次开发重大项目,提升其产品的科技水平,培育京区的重磅产品;支持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下辖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展抗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和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启动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平台,加强其疫苗研制与生产的能力,最终吸引中生集团将研发中心建在北京。所有这些,不仅是北京市推动国家级研究机构与大型企业合作的得意之作,也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在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三大支柱领域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