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资产"引领股市潮医药板块何时成追捧对象
2004-02-20
截至2月13日,启动于2003年11月中旬的本轮行情表现强劲,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分别站在了1650点和3830点上方,涨幅达26%左右。这种久违的持续上扬走势,在给投资者带来喜悦的同时,亦让许多投资者始料不及。本轮行情引领沪深股市强劲上攻的,则是时下大多数投资者逐渐认同的所谓“核心资产”。
“核心资产”一词何时悄然成为一种投资时尚无法考证。不过,投资者循股票涨幅排行榜一眼望去,便会发现,钢铁、电力、能源、汽车、石化等板块的股票大都涨幅居前,似乎对“核心资产”概念做出了明确清晰的诠释。而素有“朝阳产业”之称的医药板块,则遗憾地被排除在“核心资产”之外。
对于医药板块的落寞,一些投资者迷惑不解。论经营业绩,医药板块整体向来稳定、绩优;论成长性,医药板块增幅连年大大高于GDP增幅,且不乏医药个股净利润增幅超过50%的,如北生药业、华海药业等;论行业属性,医药板块隶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那么,医药板块为什么在本轮行情中表现差强人意呢?
经济规律所致
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前述钢铁、电力等五大板块所处行业毫无疑问是拉动2003年GDP增长9.1%的引擎。进入2003年,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增长加快态势,尽管上半年爆发SARS一度令经济增幅有所放缓,但随着SARS被击退,宏观经济整体重拾升势。而在经济增长的行业构成中,钢铁价升量增,汽车需求畅旺,电力和能源因供给相对短缺而出现近几年少有的满负荷运转,石化则受需求增加而产销两旺。据专家估计,五大板块所代表的行业皆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涨产量增加而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而这种情形可望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反观医药行业,虽然保持了二十余年平均15%以上的增长,医药上市公司又比全行业增长水平高,但是,这种持续平稳的增长与五大板块的高增长相比,便逊色多了。
换个角度来看本轮行情走势,投资者或许对医药板块缘何弱于五大板块有更深的理解。
本轮行情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价值投资”理念成为投资者信奉的主导理念,这与沪深股市历史上任何一轮行情“齐涨齐跌”有着本质的区别,显示证券市场经过痛苦的调整正趋向以投资价值、经营业绩以及成长性为主导的阶段。
在这种理念支配下,高成长性的五大板块成了投资者发掘或投资的主要板块,而这些板块中的大型蓝筹股更是由过去“无人问津”变得现在“炙手可热”,并带动整个股市节节上扬。钢铁板块的宝钢股份、鞍钢新轧,电力板块的长江电力,能源板块的兖州煤业、兰花科创,汽车板块的上海汽车、一汽轿车,石化板块的中国石化、扬子石化等,即为各板块的领军人物。
而医药板块虽然亦有老的“四大家族”华北制药、哈药集团、东北药和新华制药,以及近几年崛起的“新锐”太极集团、复星实业、双鹤药业,但就股本规模、占股指比重而言,都不具备五大板块中大型蓝筹股所拥有的号召力及影响力。
内外因素促成
2003年,对医药行业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先说“喜”:当SARS暴发之际,有不少经济专业人士分析此乃医药经济加速增长的绝好机遇。果然,不少厂家产销骤增。当Vc国际市场供不应求时,中国Vc生产厂家把握契机,在价格上涨至相对高位时赚了个盆满钵溢。再说“忧”,仍与SARS和国际市场波动有关:SARS在给一部分制药企业创造机会的同时,亦给另一部分制药企业平添了不少麻烦,尤其对那些用药集中在医院终端的制药企业影响更大。而Vc价格“先扬后抑”、抗生素市场供过于求,则对相关厂家不啻为“一盆冷水”。
如果说,医药板块在经营环境波动中无法凭一己之力控制局势造成经营发展失衡,是投资者冷落医药板块的次要原因,那么,医药板块个股形形色色的问题集中暴露,则是投资者不敢贸然大举介入医药板块的主要原因。
华北制药过去和现在一直是医药板块的一杆风向标。2003年上半年,华北制药经营业绩受到Vc价格大幅上扬拉动,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不料,到了第三季度,随着Vc价格和抗生素价格双双回落,华北制药业绩“不输不赢”打了个平手。这显示,华北制药产品结构出了问题。而实际上,大股东占用华北制药巨额资金长时间“悬而未决”,始终是投资者的一块心病。
类似的情形在东北药、鲁抗医药身上也有所体现。东北药控股股东东药集团整体改制极不顺利。“求婚”者不少,如华润集团、巴斯夫等,但羊年去、猴年来,东药集团还没找到“如意郎君”。至于东北药的经营业绩,2003年经过上半年大幅增长后,第三季度明显放缓,问题同样出在抗生素价格下调上。鲁抗医药在经历“造假”风波后仍然侥幸实现增发新股,不过,种种迹象表明,造假阴影似乎在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而截至2003年三季度,增发新股后的鲁抗医药业绩“波澜不惊”,勉强称得上平稳增长。
最令人震惊的要数双鹤药业。这个上市以来被普遍认为成长最快的制药企业,竟在子公司昆山双鹤一种名曰“清朗”的抗感冒药上涉嫌违规生产而栽了跟头。
太极集团则由于近年业绩表现远不及市场预期,且难以支撑过高的股价,主力机构不再“捧场”、“护盘”,其股价从2002年6月38元高位一路单边下跌。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于16.1元,跌幅达136%。
而哈药集团更为不幸。原本三精制药借壳上市可为投资者提供哈药集团整体将有大发展的想象空间,冷不防出了个“二东家”南方证券被接管,连累哈药集团股票“不涨反跌”。
敢问路在何方?
时下医药上市公司谁都知道,“创新”与“购并”是企业发展并行不悖的铁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叶公好龙”者不在少数。从经济发展和证券投资的角度出发,只有坚持创新与并购,才是医药板块跻身股市“核心资产”的惟一途径。
就拿本轮行情来说,在医药板块整体被冷落的同时,医药股中亦不乏个股跟随五大板块同步上扬,如华海药业。华海药业之所以能由本轮行情发动时的17.48元涨至上周末收盘时的23.83元,除了华海药业截至2003年三季度每股0.546元的优异业绩之外,更源于投资者对华海药业专注创新、成果丰硕的良好预期——华海药业2003年公告披露了一系列抗艾滋病新药成果,成为目前中国抗艾滋药品种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制药企业。
近几年,华源集团、复星实业、太太药业(现已更名健康元)、东盛集团等国有或民营企业名声大噪,皆因在医药企业购并运作中成绩斐然。虽然这些企业购并的绩效目前尚未充分体现,但不容置疑的是,它们代表着中国医药行业前进的方向,是中国医药行业资源重新配置、布局重新调整的动力。假以时日,它们极有可能率先成为医药板块的新蓝筹股,从而带领医药板块进入“核心资产”。
日前,从华北制药传出积极的信息,控股股东华药集团正谋求与国际制药巨头进行包括产权在内的紧密合作,力争两年内完成整体改制。对此,投资者充满期待。
也许,医药板块凭创新购并做强做大之日,便是医药板块进入证券市场“核心资产”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