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兴医院起风波显营利性医院管理监管缺陷

2004-08-26

据中国经济时报讯 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做大做强”的北京新兴医院,近期忽然尝到了“树大招风”的滋味。从8月2日《瞭望东方周刊》对北京新兴医院打响质疑的第一枪后,各大媒体纷纷跟进,对新兴医院的问题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事实上,业界对新兴医院“广告轰炸”的诟病由来已久,在7月末的一次全国男科专家研讨会上,一位国内男科学界的权威人士就曾公开表示了对新兴医院的不满,“靠广告夸大宣传的方法不可取,而且给病人大量吃中药也是不安全的,新兴医院的做法虽然日进斗金,但我们不能提倡这种模式。”

如今,关于新兴医院的风波仍未彻底平息。

发布会变成“批斗会”

虽然早就有人猜测,北京新兴医院的媒体见面会很难在心平气和中进行,但见面会当天会场的火药味之浓烈还是让人出乎意料。

8月7日下午,北京新兴宾馆,面对到场的30余家媒体记者,北京新兴医院院长朱明重压之下不禁爆出“猛料”:“在这次“新兴事件”爆发前,曾有多个同行竞争对手给我打电话、跟我进行谈判,要我与他们合作经营,想占有北京新兴医院的发展成果。我断然拒绝后,即接到了多个匿名人的恐吓电话,扬言说如果不合作、不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就要治北京新兴医院。北京新兴医院真的被‘治’了。”但是朱明在现场未出示任何证据证明他的说法。

随后朱明宣读了《北京新兴医院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认为这两篇文章中,认为个别记者报道不实。“治愈率达25%”的说法是记者最关心的问题,朱明和现场的院方专家均表示这只是一个阶段的医院的估计治愈率,因为导致不孕不育的病因很多,不同的原因要按照不同的标准测算治愈率,想准确计算出治愈率几乎不可能。另外,如果是输卵管不通导致不孕不育,只要输卵管经过治疗通了,即使没有最终怀孕,也算治愈了。现场院方专家质疑媒体:为何不去问问协和医院等大医院的治愈率,偏偏揪住一家民营医院不放?

对于记者询问的新建大厦的资金来源问题,朱明称医院确实投资6亿多元建设了一新的治疗研究中心,目前已经投资了2亿多元。“资金来源是多方融资,亲戚、朋友、投资公司”。

但是,面对场下众多记者的不留情面的发问,朱明和到场的医院专家还是显得难以招架,发布会以匆匆收场告终。

广告效应下的日进斗金

在北京新兴医院遭遇媒体“批斗”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也赴该院进行暗访,虽然没能验证其他媒体所称的“骗术”是否属实,但医院籍由广告带来的火爆场面以及看病费用的昂贵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新兴医院坐落在海淀区的一个小胡同里,唐国强的巨幅广告十分醒目。虽然当时烈日炎炎,但新兴医院内却仍然人声鼎沸,患者络绎不绝,大厅内的座椅上座满了患者。一名来自江西的患者告诉记者,他8月1日就到了北京,2日那天挂到了4日的号做检查,6日才拿到药。

从早上10:30到下午13:30,记者共采访了四对夫妇。他们均表示是“看了新兴医院的广告过来的”,并且特别提到了唐国强。来自云南的杨先生对记者说:“打开电视一看,什么台都在播。”来自浙江的章姓男患者说:“电视上说的还能有错么?”记者问这些患者知道不知道新兴医院治愈率具体多高,他们纷纷表示“不知道”。一名患者说:“应该很高吧,电视上说不都能治好么,应该没错吧?”

采访中,有一对夫妇向记者透露,医生在开药前问了他们带了多少钱过来,并提醒他们“药还是开多一点的好”。一位陈姓患者把医生开给他的药指给记者看:“医生问我带多少钱过来,我说不到5000元,挂号费、检查费共花了1000多元钱,还剩不到4000元,医生就给我开了3865元的药。

一位来自云南的杨姓患者向记者抱怨说:“开药之前先问你带多少钱来,带多少钱就尽着钱开药,医生也不告诉你你的病情如何,只是鼓励你多吃药,药吃完了要再来做个检查再进行治疗。”杨先生还说:“挂个号要100元,检查费也要将近1000元,一个月的药要3000元,哪一个来的患者不都要花个万儿八千的。”

记者离开时,注意到许多患者是拎着大包大包的药走出医院大门。大门外有几个小贩专门向这些外地患者卖塑料编织袋装药。一个小贩得意地对记者说。“生意可好了,每天这样的编织袋我能卖出去300多个。”

营利性医院应该如何管理?

虽然目前关于新兴医院的风波尚无定论,但从这一事件使营利性医院的管理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在北京乾坤医院,一个医生一上午能卖出万余元的“五虎消癌汤”。在广州一些公立医院挂满锦旗牌匾的门诊科室竟是私人承包,里面的医生竟然没有行医资格……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在人们身边,而平日厕所走廊,小报小刊中各种治疗“疑难杂症”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避之不及,而这些广告的背后,大多涉及到一个幕后“主角”——营利性医院。

营利性医院应该如何管理?由谁来管?营利性医院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监管:一是与普通企业一样,接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管;二是作为一家医院还应该接受行业系统的监管。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不仅没有双层监管,反而出现了“都不管”的情况。

根据记者对一些民办和私立医院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收费普遍很高,但消费者常常弄不清自己的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值不值?而且还有一些医院故意设置价格陷阱。针对患者“药价太高”的抱怨,新兴医院行政办公室的丁先生说都是根据物价局的参考价制定的。同类医院上海长江医院也称是按物价局规定定价。但当记者打电话向物价部门询问时,却得到这样的回答:“新兴医院属于营利性医院,价格都是不管的。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政府对它是没有制约的。挂号和检查费也不管,属于市场调节价。”

卫生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作用,颇有些费思量。“是否对医院进行了监管?”在记者的采访中,作为新兴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海淀区卫生局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

由于这种监管空当的存在,很多患者在花费巨额治疗费却不见任何效果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去与医院理论,甚至都不知道该到哪个部门去投诉。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部分营利性医院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宣传是否有夸大之嫌,治疗是否安全有效,根本无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