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价格成本两头受堵制药企业向成本“发狠”
2004-08-27
在产品结构趋同的市场格局中,谁拥有低成本优势,谁就掌控了市场的“话语权”。2004年,医药企业在面对药价降低的同时还不得不应对原辅材料和能源的全面上涨:粮价上涨、化工产品涨价、水电气供应紧张、运输费用上涨……而来自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受产品价格走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扬的影响,今年1~5月,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效益水平持续下滑,1~5月实现利润20亿元,同比下降14.3%。在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今天,制药企业感受到了沉重的成本压力。战胜自己才能决胜市场,向居高不下的高费用痼疾开刀——一些大型企业如华源集团、华北制药集团和石家庄制药集团已经行动起来。 ——编者按
华源:全员开展利润倍增行动
在华源的企业网站上,左手边显眼位置滚动播出的是集团董事长周玉成推荐的4本书——《利润倍增》、《执行》、《执行力》、《没有任何借口》。这4本出自于美国企业管理专家的经验之谈自面世之日起便迅速登上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而提供了提高利润的78个“绝妙方法”的《利润倍增》就如同它赚人眼球的书名一样,被众多的企业潜心研读并在内部推而广之,华源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利润倍增》的书名如今已经成了华源节约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的行动名称,尽管这4个字绝非该书作者BobFifer的发明,但周玉成显然是从这本书里受到了启发和激励。就在几天前,在集团下半年的工作部署会议上,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领导带头重点学习“创造利润是你的责任、利润挂帅永不会错、牢牢抓住每一项成本……”等书中诸多章节,《利润倍增》俨然已经成为华源突围成本上涨的“红宝书”。
事实上,这本宣称“可以在6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使任何企业的利润倍增”的管理宝典也确实让华源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仅以1~5月份的一组数字就颇能说明问题——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三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运费用)同比下降;集团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81%,累计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2%,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3.27%,5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63%,表明工业运行质量有所提高;集团进出口经济效益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月份利润创今年单月新高,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9%,其中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0%,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9.2%,进出口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3.9%。
为实现“利润倍增”,华源采取了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二个提升”、确立“三个观念”、开展“四项整合”等措施。即坚持以“利润倍增”为中心,量化倍增目标,强化倍增措施,实现倍增利润,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一支能敬业、善学习、懂修养、会经营的员工队伍。提高业务人员能级水平,使他们有灵敏的市场“触角”,能开拓、会营销。确立“两个皇帝”观念,即供货单位是“皇帝”,为企业提供利润倍增的可能;用药单位是“皇帝”,为企业提供利润倍增的机会。确立“大市场、大运作”观念,谋发展、求卓越,争取区内市场填空白,上海市场寻方向,全国市场抓契机。确立“管理出效益”观念,加强管理制度,如退货管理、应收款管理、批号质量管理、开户管理等等,重点抓好对企业效益影响最大的管理项目。
周玉成在该集团6月份的经营例会上提出,到9月底,各公司、各部门重点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以降低负债率为目标,压缩流动资产,将应收账款和库存降低15%,并要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二是管理、财务、营运三大费用降低15%,非生产经营性费用必须砍掉15%,非生产经营性的固定资产一律不投资。三是抓好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各公司要把对产品成本影响最大的,包括大宗原料、燃料,集中到一级子公司统一采购,公司一把手要亲自抓,务必使采购成本下降……
在谈到华源集团今年上半年三大费用水平时,其副总裁吉群力说,通过进行“利润倍增”行动,1~6月集团采购成本平均降幅达到2.5%,其中有的原料降幅高达10%。可见,降低采购成本大有潜力可挖。
石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今年,石家庄制药集团为应对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确保实现2004年产品的目标成本,下发了《关于制订有效措施降低产品成本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集团市场副总监郭玉民告诉记者,集团为子公司确定的思路是: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推进原材料替代、提升生产技术指标、增加产量、加快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加强管理控制消耗,围绕成本的各个项目如原材料、包材、动力、人工、制造费用等来制订降低计划。
1~5月份全集团累计成本同比下降9000多万元。但管理层对此并不满意,“这个数字还没有达到降成本工作的预期效果。”石药一位负责人说。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单耗成了降低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石药集团下属的中润制药及维生药业依靠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在此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中润制药109车间,上半年,车间生产所用的原材料价格大幅度增加,如豆油每公斤上涨3元,三甲一氯硅烷每吨上涨3000多元。为此,车间通过改造工艺技术从降低原材料单耗上下功夫,提炼岗位通过溶媒减量,单批用量平均减少8000升,年节约资金约264.12万元。尤其是该车间推行的“溶媒套用”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收率,还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的老大难问题,合计节约资金191.8万元。据了解,109车间今年有19项降成本措施,目前已完成12项。
面对各种原材料的不断涨价,维生药业确定了以节能降耗和技术创新为主线的降成本工作总体思路。各车间技术人员在认真分析各种原材料单耗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严把工艺控制关不断降低产品主耗,如在生产中通过调整精馏塔的蒸塔周期,提高精馏塔的利用效率,严格控制精馏塔的残渣排放量,从而降低了溶媒消耗,节约了成本。
中诺药业101车间“分装机改造”、“提高设备利用率”等项目实施的目的是增加生产线的适应能力,提升外贸出口加工业务的整体生产能力。据统计,今年4~5月份,该车间在生产7ml规格产品的同时,还生产了18ml、10ml等多种规格产品106.1万支。通过分装机改造,有效保证了车间产量的饱和,同时实现了较高的成本水平(保证了人工的劳效)。中润109车间在降低原材料单耗的过程中体现了新的创新思路,如车间生产所用的二甲二氯硅烷与三甲一氯硅烷价格相差较大,车间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减少价高的三甲一氯硅烷的使用量,加大价格低的二甲二氯硅烷的使用量,使原材料合计成本降低。目前三甲一氯硅烷价格上涨幅度较大,7月份价格与年初相比升高了一倍,因此该项措施有效缓解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而规模较小的宏远公司主要原材料——甲醛过去一直采用进口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公司近来通过对国产甲醛进行试验,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选择了3家国内供应商。仅此一项措施,一年即可节约资金71.4万元。
华药:能省的都在省
华北制药集团114车间是青霉素类制剂产品的主要生产车间,节能降耗已成为该车间大多数职工的良好习惯。一度曾有人产生这样的想法:成本已经快降到了极限,再抓也没有多大油水了。车间领导得知后就提出了“降成本无止境”的观点,让职工展开讨论,最后大家形成了一致看法:没有最低只有更低,降成本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于是一场查漏补缺,果然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他们还制定了《能源管理考核办法》,推行量化管理。五楼分装组为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开展“我为下道工序严把关”活动,降低工序间废品的产生,洗瓶废品率从原来的1.5‰降低到1‰,压盖的废品率也控制到了0.5‰;八楼分装组收到27条合理化建议,11条被班组采纳……在大家的努力下,400万单位和160万单位青霉素钠的粉末利用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一个百分点。
现在,车间维修工人们为了省电,到各工段维修时三层以内都不用电梯,由于114车间楼层高度比平常楼层高一倍,他们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趟。包装工段钳工组长薛喜伟说:“电梯那么耗电,可舍不得坐。”
114车间6楼分装组经常对职工进行节能意识的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过去,职工吃中餐时,楼里没有人也是灯火通明。如今,大家总忘不了提醒最后走的一个人“别忘了关灯”。在生产中,一个岗位出现故障,大家都会自觉地把本条生产线上其他岗位的机械开关关闭,从而减少能源浪费。平时,大家还把灯检单、记录表等物品也作为节约的对象,做到尽量书写规范,节约每张纸。
117车间今年以来围绕降低动力成本加强管理,开展技术攻关,也收到了明显成效。其动力单耗逐月降低,并居各股份公司领先地位。该车间首先完善了节能管理考核制度,把动力消耗指标逐项分解到各大组,并以去年12月份的能源单耗为基数,提出台阶式降耗目标值,并与主要能源消耗班组签订降低消耗攻关协议。其次,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改造过滤真空系统,用3台75KW替代原来的5台115KW真空泵,并循环使用冷却水。这项改造每年可降低成本60余万元。此外,他们还与动力车间合作对喷淋用水进行改造,每月可节水4000余吨。第三,分时间段合理控制发酵用气量,并摸索采取多种搅拌形式,降低空气使用量。同时,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尽量错开用能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