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

2006-08-17

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唯有中医药。因此,期望中医药走出国门,造福全人类,产生经济效益,理所当然。关键在于出口的途径和方法,是跟国际接轨呢还是走自己的路?

1 中医学代表未来医学的方向

中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世界没有任何国家传统医学的历史超过中医。中医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成熟的医学,是系统的理论医学,她在许多方面超出了现代医学的视野,更在许多方面超前于现代医学。

西方人已经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以及西药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正力图从各国传统医学特别是从中医药中寻找出路。西药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除阿司匹林和磺胺等少数几种外,寿命几乎没有超过30年者,甚至上市几年就被淘汰出局。

中医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各种疾病特别是与急性传染病斗争中发展成熟起来的理论医学,所以,在我国从未出现过像欧洲那样传染病造成一死上千万人的悲剧。东汉末年,伤寒流行,张仲景救治伤寒有效制止了伤寒的传播;明永乐到崇祯年间多次大疫,吴又可、叶天士诊治无数患者,总结出了卫气营血辨证。新中国成立后,蒲辅周治疗乙型脑炎,周仲瑛、万友生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邓铁涛等治疗麻疹,特别是2003年中医药治疗SARS,更说明了中医是理论医学,可以应对各种

疾病,包括新出现的疾病。

不仅中药能治疗流感,就是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也同样可以预防和治疗流感。美国流感疫苗年年创新,可解决不了问题,因为病毒这种低等生物极易变异,疫苗研发永远赶不上它们

的变异速度,所以,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美国,每年死于流感者近3万人。中医从来不主张杀灭病毒,而是调动患者的自康复能力。这就是中医高明之处。

中医药是整体论,讲究辨证论治,更为人性化。不少人认为今天的系统论能说明中医的整体论,其实远远不够。系统论是还原论到了不能再还原的程度,如到了基因层次,只好提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如此等等地从下往上看。而中医原本就是从上往下看整体。

2 养生保健是中医特色

2005年6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健康峰会上专家得出的结论是:东方和西方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都把卫生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在治疗上。

中医学历来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换句话说,中医是管理人的科学,首重养生,其次是保健,最后才是治病。中医是要让人不得病,让人健健康康地活着,而不是让患者体内的某些理化指标达到某种人为规定的数值。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赤脚医生一根针、一把草解决了农村许多疾病,使我国用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健康问题,成为各国学习的典范。现在的朝鲜中西医生都必须会非药物疗法,没有哪个西医医生不会针灸、拔罐、推拿;各医院所用中药70%由医院自制;尽管朝鲜卫生医疗费用很低,但朝鲜人均寿命与我们相差无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卫生医疗推向市场,且只发展现代医学。2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医改基本是不成功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的医疗公平性已经退居世界排名倒数第四。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自身的优势,建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一模式也必将成为世界的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人类健康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医疗费用飞速上涨的问题。

3 中医药第一次走向世界与西医药传入中国

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医药国际化是中医药第二次走向世界。中医药第一次走向世界是在唐朝。当时唐朝强大,其财富占全世界财富的2/3以上,而且各方面都最先进。周边国家纷纷到唐朝取经。日本派来遣唐使13次,每次数百人,带回了中国的科技、医药、文化、文字等等。那时,各国看待我国,犹如今天看待美国一样,囫囵吞枣地学,生吞活剥地学。换句话说,唐朝的强大是中医药第一次走向世界的前提。

今天,中医药仍是超前医学,诚如钱学森先生所说,中医药是后科学。因此,中医药必将很快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但这个“很快”可能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重要的是,中国只有更加强大了,世界各国才会更容易理解中医药的先进性。

西医药是由传教士带进中国的。1807年,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尔逊在澳门开设诊所。到1887年,仅英美两国的传教医师就有74人在华开设诊所或医院。到1890年,教会医院遍布中国南北大地。其中著名的有:北京协和医院(1865年)、上海广慈医院(1881年)和同仁医院(1867年)、南京鼓楼医院(1892年)、湖南湘雅医院(1907年)、苏州伯习医院(1883年)等。

1900年之前的50年是西方教会医药事业在中国的开拓阶段,此后20年则是教会医院在中国大发展的时期。除办医院之外,他们还大办教会医学院;到1915年,在华教会学校23所,各类护士学校、药学校、助产学校36所。

他们意识到,只有在文化上培养大批亲西方的中国知识分子,才能有效、持久地控制中国,吸引留学生则是其另一主要手段。2005年4月,美国国务院向国会提交的<(2002—2003年美中科技合作评估报告》中说得更明确:中国领导层中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曾在美国受过教育。与这些留美归国的中国科学家的接触表明,大部分很可能仍是亲美的。”“他们是促进中国政府和其他重要部门更开放地处理对美事务方面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中医药要想真正的国际化,一要祖国足够强大;二要有民族自信心;三要确立中医药在中国的正确发展方向;四要为各国培养一大批亲中医药人士。中药须由中医大夫辨证使用,各国没有一大批中医,出口没有太大意义。同时,我们的企业也需要传教士精神,锲而不舍,宣传的是文化而不是单纯出口卖药。

4 重塑中华医魂

笔者曾参加“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并作为执行主编,编辑出版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一书,强调搞清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取有效成分,争取有三两种现代化中成药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等。如此说法,误导了民众。因此,于2002年11月写出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反思》,以期挽回影响。

近百年来,不断有人提倡中医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难道西医药就没有粗没有伪没有糟粕吗?为什么只要求中医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呢?50多年来,已经把中医都变成西医辅助人员了,把中药都变成“抗病毒治感冒”了,把中医药的精髓都当糟粕去完了。

有人说,中药是植物药,是天然药。不对!世界上有四大类药:化学药、植物药、生物药以及中药。前三类均是辨病使用的,唯中药要辨证使用。不能把中药降低为植物药,更不能把植物化学当成现代化。中药饮片是经过炮制的,许多炮制是化学过程,因此,中药也不是天然药。

有人说,这么多年,中药研究总是低水平重复,一直没有开发出多少一、二类新药。其实,中药不可能有一、二类新药,一、二类新药也不可能是中药。

有人说,中药要走向世界,必须与国际接轨。西方国家没有中药,也就没有中药之轨(标准),周边国家中医药水平远不及我们,自然中医药的轨必须由我们制定,然后向国际铺轨,由他们与我们接轨。我们决不能去与西药标准接轨。硬要接轨,必然是阉割中医药的精髓和灵魂。

中医与中药相比,医要重要得多。中医不仅用药治病,也有许多非药物疗法,如针灸、导引、按摩、刮痧等等;然而药离不开医,离开中医,中药可以说就是垃圾。此言重了点,却是事实。

清末民初,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有50万,现如今仅27万;中医人数只剩1/3,而人口几乎翻了两番。目前,中医院内仅有部分的中医医生开汤药处方,其余的只会开化验单、开西药和开中成药。按此比例,现今只有部分中医医生会以中医思路看病。我国有28所中医院校,培养不出师徒传承那样多的中医,可见我们中医消亡到什么程度了!

《医师法》、《药品法》、《中医药条例》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促使中医药西化或说异化。因此,我们建议:单独成立中医药部,并完善修订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2005年全国人大已决定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中医药法,这是大喜事。但中医药法立足点何在?不能再立足于管理,几十年的管理快把中医药管没了;更不能立足于保护,长城历史上有过防御功能而今天没有了才需要保护起来使之不致消失,中医药过去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后仍将是我们主要的健康保障体系,自然不能作为“遗产”来保护;中医药法必须立足于全面继承,在继承基础上全面发展。

今天,我国原创性的中医药在我国尚且是辅助医学,得不到重视,得不到承认,反而总认为中医药不科学,总想把中医药提高”到西医药水平,如何能要求外国人承认中医药?中医药如何能够国际化?所以,中医药要国际化,必须首先在我国振兴中医药,重塑中华医魂,让中医药首先解决13亿国人的健康。换句话说,必须按我国宪法21条的规定,让中医药与西医药平起平坐。

5 结束语

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人难以理解和认识中医药。德国企业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在德国创办了魁斯汀示范中医院,显示了中医药的疗效,深受德国民众的喜欢。中医的疗效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在国外设立示范中医院,这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示范中医院有五大作用:可以显示中医药极佳的疗效,等于建立了一座宣传中医药的大舞台,并可以提高当地中医的水平;可以以医带药,推动中药出口;可以将中医养生保健的观念推及外国朋友,改变医疗就是治病的理念;可以为当地培养一大批中医人才,使之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带头人;可以了解当地疾病情况,为之专门研究疗法和药品。

当然,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还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必须坚持中医特色,不能让中医药跟在西医药后面、植物药后面跑,不能按照西医药的标准去做,否则,中医药只能是二流的西医药,将永远赶不上人家,中医药将永远难以国际化。

西方国家设立种种壁垒,又是西药企业“资助”大夫发表马兜铃酸(请注意:马兜铃酸不是中药)致人肾衰的论文,又是说中药用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又是要禁用麻黄,又是要禁止中药贸易等等,其实是害怕中医药挤占了他们的市场。在他们弄懂中医药之前,为了自己利益,肯定是要千方百计限制、禁止中医药的;他们正在加紧研究中医药,以期将来由他们独占中医药市场。他们这种做法是西方竞争文化的必然产物。

我们希望中医药国际化,首先是希望用之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而非掠夺他人的资源和资金。所以,施以仁心仁术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宗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贾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