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甘露能否惠及药店?
中国医药报 2009-07-06
□本报记者 李帅
沪京先后开禁
4月16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布通知,明确北京地区实施医生多点执业将从中医师入手。通知称,北京地区公立医院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医类别(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在填写《北京地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申请备案表》后,经拟聘用行医的北京地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和农村、社区医疗机构注册地的区、县卫生局备案,可到该医疗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中医临床诊疗服务。医师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将由该医疗机构注册地的区、县卫生局具体负责。
这意味着从今年起,北京地区公立医院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师,即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可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农村乡镇卫生院“兼职”,还可以到社区和乡村开办个体诊所。
就在该通知出台不久前的4月7日,上海中医“坐堂医”诊所解禁,该诊所位于浦东高桥镇慈善街养和堂药店的二楼,这标志着传统的“中医坐堂”模式最终于2001年后在上海复活。不仅如此,在该诊所诊病的两位中医师均为在职中医师,使得上海中医“第二执业点”在浦东破冰。
其实,在上海和北京开禁之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如2007年下半年,江苏省苏州市就出台了《执业医师第二执业点管理办法》,规定具有中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在取得第一执业地点的同意,执业类别和范围在第二执业地点诊疗科目范围内的前提下,可申请第二执业点;云南省昆明市试点的医师多点执业则仅限于副主任级别及以上的医师,最多允许其有3个地点执业。
北京与上海对于“多点执业”的尝试都从中医师入手,但与北京明确鼓励中医师多点执业不同,上海则明显低调了许多,目前只允许中医师在两个执业点注册,且主要针对连锁药店的中医坐堂医诊所。北京则希望中医师更多地进入社区和农村。据了解,北京市卫生局、中医局联手,将在今年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设立“中医专科专病携手网络工程”专项奖励经费,组织北京中医专家到社区和农村巡诊服务。
不过与此相对应的是,有医院并不鼓励自己的医生到外面“兼职”。北京一家医院的负责人表示,对于本院中医师到外面兼职的,不明令禁止,但也不鼓励,而且据了解该医院目前尚未有中医师到院外行医的情况。
该医院负责人表示,理论上讲,医生除了8小时工作之外,业余时间应该由个人自行支配,但由于多点执业难免牵扯医生精力,或多或少会影响本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所在医院的服务质量产生影响。“不过,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服务百姓的宗旨毋庸置疑。”他强调说。
利好还是利空
优秀中医师一向炙手可热,以北京为例,全市的中医师资源,尤其是名老中医师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医医院、广安门医院等知名三级甲等中医院,而且名老中医师往往很少出门诊。据了解,北京中医医院目前的日门诊量已经突破5000人次,每天早晨,挂号窗口前都排着一队队的“长龙”,慕名前来的患者不得不面对“一号难求”的“尴尬”。这种情况下,如果想挂上肿瘤、老年病、糖尿病等热门专科的名老中医师的专家号,更是难上加难。
相比于此,去药店坐堂医诊所看病的好处则是“便利”。“这儿离我家很近,出门就能看上病。如果去中医院,得早早去排队挂号不说,即便挂上了号,来回跑一趟至少需要大半天。” 日前,在北京白塔寺药店的中医诊所,一位患者对记者说。
不必凌晨就起床去排队挂号,轻松就能看上知名中医专家,前后只需要一两个小时,这就是药店的坐堂医诊所能为患者提供的“便利”。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允许中医师多点执业,不仅为大医院的名中医师服务更多百姓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药店开办坐堂医诊所提供了更多的优秀中医师资源。
不仅如此,和中医师一起走出医院的还有医院的内部制剂。一些有特色的医院内部制剂,因为多种原因无法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医生多点执业后,如果药不能随人走,有医没药,仍然看不好病。不过目前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转机,据了解,院内制剂使用5年以上,由二级医院以上药事委员会证明,经药监部门备案,可以省去一些申报的实验;通过共建制剂室的办法,院内制剂可以调剂使用。“但问题是,来药店坐堂的中医师是否可以携带其所在医院的院内制剂,如果可以,是否会与药店的药品销售形成矛盾。”北京一家连锁药店的负责人说。据他介绍,目前药店的“坐堂医”多是退休的老中医,基本没有在医院工作的在职中医师。不过允许中医师多点执业后,一旦在职中医师陆续进入药店,类似的问题可能会逐渐凸现,比如如何协调和中医师所在医院的关系,等等。
不过与药店相比,中医师到社区医疗机构“兼职”同样能给百姓带来便利。而且就北京来说,允许中医师多点执业关注的似乎主要是社区。相关部门表示,今年起,北京将借多点执业新政,推动优质中医师资源向基层流动,在全市城乡统筹实施大型中医医院专家到社区服务的“中医专家社区巡诊制”,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都要有中医专家定时、定点出诊。同时北京市还将大力发展社区中医服务,充分发挥中医在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优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负责人透露,3年内,全市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配备一名中医全科医生,为辖区市民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开养生健康处方。
在没有政策倾斜的情况下,有多少中医师愿意选择药店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可以预测的是,未来药店和社区很可能将展开对优秀中医师资源的争夺。”一位业内人士说。另外还有一个看起来对药店不利的消息——免费煎药一直是药店招徕顾客的利器,但从4月1日起,中药门诊煎药费纳入基本医疗诊疗项目甲类报销范围,这意味着门诊煎药费可以报销了!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减弱药店“免费煎药”的吸引力。
政策有待完善
有业内人士认为,北京、上海等地开始中医师多点执业的尝试之后,还需要继续出台相关的配套细则,以便在盘活优质中医师资源的同时,保证“兼职”医生规范行医。
此外,作为药店等第二、第三执业点,也应该保持谨慎。比如应与医生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以便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能够责任明晰,避免纠纷。
“再有,如果聘请在职中医师到自己的坐堂医诊所行医,药店还应该注意规范管理,保证医疗质量。”一位业内人士提醒。据他介绍,一些药店为了吸引人气,往往会聘请几位名中医师坐镇。但名医可能为了赶时间,到药店后就匆忙上阵、匆忙行医,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诊断的质量,进而给药店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对此,药店一定要多加注意,规范管理。”该业内人士强调。
其实,在职中医师走进药店是有利于促进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化的。长期以来,许多中医医院诊疗收费偏低。据调查,现行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中医诊疗收费项目有75项,而价格不合理的达71项。
中医师诊断不需要仪器设备,更多依靠头脑以及劳务,但其定价往往并不能体现中医的劳动价值。而在药店,挂号费往往相对较高,据了解,在同仁堂,知名中医的挂号费通常高达200元。“只有价格符合了中医劳动力的价值,中医的行医质量才会有真正的保障。”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